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纪晓岚全传 > 七、 侍读学士

七、 侍读学士(2/2)

皇上身边的人,打通关系,去打赢这场人命官司。可是这些银子数量太大了,原以为已经成了穷光蛋,也没什么值得吝惜的了,索性豁出去,告他个地覆天翻。如今花掉这些银子,可就真得穷到底儿了,纵然出了气,人死不能复生,那纪晓岚最多落个丢官破财,却也偿不了命,自己日后的生活可又怎么过呢?说不定还可能再次输掉官司,那就更没价值了。如果官司不再打下去,把这笔银子留下来,也可以过几辈子财主日子,不愁以后没机会雪耻,还是不打这场官司为好!

    他翻来复去,反复琢磨,打消了告御状的想法,一场人命官司就此中止。

    但李戴儿子要进京告御状的事,十里八乡都知道,可是后来没有进京的消息,人们都为之纳闷。直到从他家的长工口里传出黑豆囤中藏有银子的事,人们这才明白,李戴儿子舍了爹,舍不得银子,暗暗地给他起了个"李舍爹"的绰号。

    话说当时纪晓岚侍驾微服私访回到北京后,转眼到了这年除夕,北京城内万户张灯,千家结彩,一片升平景象。东西长安街上,鞭炮鸣如雷震,焰火五彩缤纷。

    乾隆一时高兴,命人把纪晓岚叫来,共渡佳节,君臣登上**城楼,观赏这良宵美景,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进得内廷,只见到处张灯结彩,一片通明,太监在寝宫前摆放了几十盆寒梅,正傲寒绽蕾,十分俏丽,乾隆见了,虽然十分喜欢,但刚才的思绪萦绕未去,不由得感物伤怀,自言自语说道:"老翁秋枝看梅花,唉!青春已过。"这句话说出口来,乾隆灵机一动,便扭头对跟随在后面的纪晓岚说道:"朕刚才吟上联,爱卿何不对之?"纪晓岚听了皇上的自言自语,正想大年三十之际,必须设法让皇上高兴,现在听到皇上要他属对,便赶快思索。天空中焰火明灭,响声频传,他立刻想出了下联,随即答道:"儿童侧耳听爆竹,噢!又是一年。"乾隆听了,觉得他的对句意境全新,充满向上的喜悦和向往,不由得心中一喜,对纪晓岚说道:"爱卿真是锦心绣口啊!"这年初夏,纪晓岚在自己新制的扇子上画了一幅画,虽然画时只是兴之所至,信手勾勒,并未十分着意,但画出来后,却是难得的佳作。画面意境开阔,层次分明,让人赏心悦目,那起状的山峦,白云缭绕,远接天外,山峰之间,一条溪水蜿蜒而下,气势磅礴。山中一座城郭,在周围山势的映衬下,更显得壮丽宏伟。然而在远离城郭的山野中,有一位牧童,横跨牛背,吹奏着牧笛,悠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这天到了宫中,侍奉在皇上左右,乾隆无意间发现这一杰作,便问道这扇子为何人所画。纪晓岚忙答是自己的涂鸦之作。乾隆接过去看了又看,感到这只画笔确非寻常,在这只小小的扇子面上写出了壮美的山河,但看上面尚未题诗,便对纪晓岚说,这是美中不足,要纪晓岚题上一首诗,就是臻地完美的上乘之作了,纪晓岚正要题诗时,听皇上说道:"你的画可比王摩诘,确是画中有诗啊,依朕看来,用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岂不正好和这画相映生辉?"纪晓岚一听,确是如此,没想到自己的随意之作,竟然得到皇上的喜爱,便欣然提笔来,在扇上补题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纪晓岚一时大意,将第一句的"间"字漏掉了。

    乾隆见他写完,拿在手中一看,就发现了这个疏漏,知道是他一时大意。如果添上这个"间"字,那么这处败笔就损害了画面,心中为之遗憾。转而一想,这纪晓岚尚未被朕难倒过,这次朕要看他如何回复,便故意把脸一沉,厉声说道:"大胆纪昀,竟敢有意漏字,戏弄朕躬,这次定罚不饶!"纪晓岚不知错在何处,连忙跪下说道:"为臣不知何罪,乞万岁爷明言。"乾隆把扇子向地下一丢,说道:"拿去看来。"纪晓岚拾起扇子一看,乃是丢掉"间"字,不由暗暗叫苦,不知这次圣上要处自己何罪,转念一想,有了主意,就不慌不忙地奏道:"万岁爷息怒,臣怎敢戏弄圣上,臣在扇上所题,实是一首词,本无丢漏一字,听为臣为圣上读来。"纪晓岚抬起头来,高声为乾隆皇帝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乾隆听罢,觉得他这样读确也不错,心想好个聪明的纪晓岚,竟然想出这样的花招!不过本意也只是为了吓他一下,取笑罢了,并非真得要处罚他。乾隆见他如此滑稽,也就一笑而罢,赐他起身。

    盛夏到来,圆明园中百花盛开,纪晓岚和几位大臣侍驾赏花。行到一池鸡冠花旁,乾隆发现不少鸡冠花的花冠是白色的,感到好生奇怪,他过去看到的都是红色、紫色的花冠,这种白色的鸡冠花还是第一次见到,想问问身边的大臣,又怕有失体面,让大臣们说自己知识浅薄,少见多怪,但不问又觉得闷不住,便想出了一个主意,指着那些白色的鸡冠花吟诵道:往常惯著胭脂艳,为何今朝换素装?

    言下之意就是过去见的都是红色的,为什么今天有了白色的?但皇上以诗句说出,就显得高雅许多。

    身边大臣听了,都张口结舌,不敢回答。大家知道,乾隆皇帝是个好居人上的人,如果实话实说:"本来就有这种颜色的品种,只是皇上没有见过罢了。"就可能惹恼乾隆,落个轻君之罪,那谁还吃罪得起?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连往常反应迅速、回答机敏的罗锅子刘墉,也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句来。

    这时纪晓岚迈步上前叩头,向皇上禀告:皆因金鸡贪报晓,惹得头白两鬓霜。

    纪晓岚的回答有意避开事实的本质,说白色的花冠是金鸡积劳所致,暗中赞颂皇上勤奋辛劳,白发染鬓。皇上听了,他答得确非寻常之语,于是满意地笑了,心中暗想,有机会朕一定要难倒他一次。

    这天,乾隆命纪晓岚伴驾,头戴九梁道冠,化装成云游道士,出城私访。天热汗多,不大一会儿就口渴得厉害,便欲饮水解渴。适见前面一户人家,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常。询问之后,知道这家三个儿子都官居盐政,母亲80多岁了,诰封太淑人,今天正为八旬老母庆寿。乾隆打算看一看,遂与纪晓岚商量,登门表示庆贺。

    主人见来了两位道长,气宇不凡,倍加尊敬,连忙请入庭堂,盛宴款待,顿时碗盘罗列,满盈盈地上了一大桌,虽然是一桌素席,却都是佳肴美味,其豪华不亚于皇亲国戚。乾隆心想,这一家三个儿子,在任上不定贪污了多少银子,才能这样奢侈,不觉暗中有气,但此时君臣二人的身份是道士,又以进门庆寿的名义来诳人家一顿饭菜,不好说些什么,盘算着回朝以后派人查他一查,看是否果真有贪污之罪。

    饭菜已经用过,两人还没献上寿礼,本来庆寿应该进门献礼,但出城时除了皇上揣了一枚小金印,并没带其它东西。

    也觉得很为尴尬,便问纪晓岚准备怎样送些礼品,纪晓岚说:"给太夫人送上一副寿联,岂不更佳?"乾隆表示同意后,纪晓岚叫来主人说明用意。主人十分高兴,连忙备起文房四宝,要年长的道士先题。

    乾隆早已想好一副,这时也不谦让,提笔写出上下两句:八旬老太不是人,三个儿子都作贼。

    主人看这年长的道士太无道理,盛情款待一番,换回的是在众多亲友面前的污辱,顿时怒从心头起,便欲吩咐家人将这两个疯子轰出去。众人看了,也七嘴八舌闹哄哄地责怪起来。

    纪晓岚看了,心里明白,这是皇上故意给我出难题,他捅个漏子,叫我来收常看看皇上,他正微微含笑地坐在椅子上不慌不忙,向纪晓岚使个眼色,叫他说话来平息这个局面。

    纪晓岚也是不卑不亢,站起身向主人施上一礼,微微一笑开口讲话:"诸位不必动怒,这位道友专会取笑,是在同你们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寿联尚未写完,每句只是写出了一半。"主人听他如此说来,脸上显得平静许多,便催促把寿联写完,纪晓岚上前将纸压住,右手提笔蘸墨,左手轻抚袍袖,在乾隆的两联下面各添一句话:"南海观音下凡尘,天宫偷桃献母亲。"众人一看,变成了一副绝好的寿联;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三个儿子都作贼,天宫偷桃献母亲。

    主人看了,转怨为喜,连忙拱手谢过。

    乾隆和纪晓岚走到街上,两人相视而笑,开心到了极点。

    乾隆心想,这纪晓岚确实才高胆大,逢凶化吉,是不可多得的侍臣啊!如若换了别人,不知这出戏该如何收场啦。

    回到朝中,乾隆在宁寿宫花园的萃赏楼设下御宴,和几个亲近的大臣饮酒赏月,同消暑热,在座的有董曲江、梁诗正、刘墉、纪晓岚等人。这场酒宴丰盛异常,山珍海味无奇不有,大臣们一个个推杯换盏,边谈边饮,痛快淋漓。

    正在欢乐之际,萃赏楼外忽然狂风大作,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一场暴雨顷刻间铺天盖地浇落下来。

    萃赏楼的门窗闭紧之后,闪电不时射入室内,雷鸣之声不绝于耳。君臣几人感到在风雨交加夜宴饮,确也别有一番情趣,更添了几分酒兴。

    乾隆听着外面突如起来的风雨雷电,一时来了灵感,便向众臣说道:"诸位爱卿,窗外的风雨,使朕十分动情,忽得一联,诸位爱卿对之如何?"在座诸臣连忙说道:"请万岁赐联!"乾隆把头一扬,高声说道:"朕的上联是:'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作阵。'"众人听罢,一片叫好。这一联气势磅礴,形象生动,非比寻常,是难得的佳句,真不愧出自皇帝之口。梁诗正、董曲江等人,久侍乾隆,岂有与圣上唱和的经历,知道乾隆好居人上,爱慕虚荣,不敢妄然出言,遂停下酒杯各自思考起来。罗锅子刘墉虽只比纪晓岚大四岁,但经历丰富,阅历深广,比纪晓岚显得深沉得多。这时他想道:圣上此联,非同寻常,若在气势上压倒他,或者与它平行,就可能惹得皇上不高兴,伴君如伴虎,一旦惹恼他,降下个犯上之罪,那还吃罪得了。如果以平常之句对之,就显得自己无能无才,落下个别人说笑的话柄,不如藏拙为妙!

    这时乾隆正把目光落在刘墉身上,刘墉感到无所适从,于是跪倒在地说道:"万岁御联,气象齐天,为臣才疏学浅,无词以对,自愿居下。"乾隆听完哈哈大笑,正巧这时纪晓岚想出了对联,在座中抬头看着乾隆,等待机会说话,乾隆见他跃跃欲试,便向他说道:"看来纪爱卿已经属好对句,何不对来?"纪晓岚见皇上点到了自己头上,便顺口答道:"万岁容禀,此联可对:'龙王宴客,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为盘。'"乾隆听了,此句气势恢宏,不在出句之下,顿时心上生出不悦之情,只见他脸一沉,说道:"纪爱卿,你好大的--"乾隆想说"你好大的胆子","胆"字还没有出口,早被纪晓岚看出来了,他此时的心情,不由得心中一惊,赶忙把话抢了过来:"臣好大的肚子,您看我能吃能喝,像个酒囊饭袋不是?"说着,纪晓岚腆起了他的大肚子,把嘴一撇,做出一副滑稽可笑的姿态,把乾隆注意力转移了,皇上和在座的大臣被逗得大笑起来。

    纪晓岚见皇上已经转怒为喜,眉头一扬,连忙解释说:"圣上为天子,风雨雷云,任从驱遣,威服天下,臣乃酒囊饭袋,故视日月山海都在筵席之中,圣上神威齐天,为臣只不过是大腹便便罢了。"经他这一番自我解嘲,乾隆感到几分得意,转而寻思,对此上联,非此下联莫属。再说因对对而降罪,也显得自己太无容人之量呀!便笑着说道:"纪爱卿,好大的才呀!"纪晓岚的子女,这时已长大成人,在纪晓岚42岁这年,他的长子纪汝洁,以21岁的弱冠之年,高中直隶乡试举人,比父亲还早10年。纪晓岚的长女嫁给山东德州卢荫文,就是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雅雨)的孙子。按说,到了这种身份,他的滑稽应该收敛些了,但他天生得开朗乐观,幽默风趣,谈笑嬉戏,一如既往。

    天津太守牛稔文(献县人)与纪晓岚为表兄弟。牛稔文的儿子结婚前,适逢纪晓岚这时去天津。纪晓岚先派人送去一副喜联,祝贺表侄的新婚之喜,联中写道:绣阁团圞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

    因纪晓岚和牛稔文是至亲,再加上他的才学,名望和地位,都见重于当时,牛稔文见表弟亲自题联祝贺,文笔隽雅,书体秀逸,十分珍爱这副对联,也未加推敲,即命人悬挂在中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以此炫耀门庭。

    喜起来临,纪晓岚亲自登门贺喜,看见表兄之后,他笑嘻嘻地说:"前日派人送来喜联一副,可曾收到?"牛稔文见表弟官居显位,今天又亲自来贺喜,已是十分高兴,连忙说道:"已悬挂在中堂。"纪晓岚听了,笑得更厉害了,牛稔文不知何意,又要询问,只听纪晓岚说道:"表兄,前日所送贺联,用的全是尊府的典故,表兄看写的如何?"牛太守听他这一说,才细想那副联语,果然寓戏谑于文雅之中,上联用的是“吴牛喘月"的典故,下联用的典故是"对牛弹琴"。遂用扇子在表弟背上一击,说道:"你这是'妓女从良,不安于室。'"“这叫做恶习难改!"牛稔文说罢,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庚辰科探花王文治,是江苏丹徒人,能诗善画,尤擅书法,著有《梦楼诗集》、《赏雨轩题跋》等,是清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当时与纪晓岚过从甚密,时常往来不断。这天,纪晓岚忽然想起一副对联: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

    这虽然是当时京中官宦人家常用的对联,但却大有来历,乃是雍正皇帝赐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后来大家都跟着用,贴的人家就逐渐多了起来。这下联的头两个字,恰好与这位王探花的名字相同。纪晓岚灵机一动,匆匆赶到王文治家中,向他的家人说:"今天我来贺喜,皇上封你们家夫人为'光华夫人',难道贵府尚未接到圣旨?"家人赶快将他接到客厅,好生侍候,恰好王文治不在家中,纪晓岚就要夫人出来相见,他对王夫人说:"我听说皇上为夫人加封,赐为'光华夫人',我适从宫里回来,特地先来报个喜讯,夫人快准备接旨吧!"说完之后,他不肯久留,便起身告辞。于是整个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尤其是王夫人,刻意梳妆打扮,等候接旨。

    可是奇怪,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夫人打发人到大门外张望了好一阵子,一直不见动静。最后王文治从朝中回来,一进门见家中喜气洋洋非同寻常,便十分纳闷。

    回到内室见了夫人,问出了什么事,夫人兴高彩烈的对丈夫说:"听说皇上要策封妾身为'光华夫人',圣旨快要到了!"王文治愕然不解:"哪有这事,我怎么没有听说?"“怎么?你不知道?"王夫人愣住了。

    "你是听谁说的?"

    “纪学士啊!"夫人说,"纪学士说,他在宫里看到了圣谕,特地先来报个喜讯。"王文治一听是纪晓岚说的,立刻笑了。他太熟悉这位纪学士啦,这人戏谑无常,没有开不到的玩笑。看夫人一副傻乎乎认真的样,让纪晓岚耍了还不知道。王文治当着仆人不好说清楚,便对夫人说:"好了,不要说了,没有这回事。"说完径自更衣去了。

    夫人不清楚其中缘故,看丈夫的神态有些愠怒,又说得不明不白,便跟在丈夫后面追问:“你倒说清楚,这是咋回事?"“哎,这是纪晓岚在戏弄我们啊!"夫人更加不解,便又接着问道:"我还是不懂,纪学士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旨啊!再说他大老远跑来,没事儿怎么开这样的玩笑?"“哎,你就别问啦,"说到这里,王文治见夫人那副天真的模样,两眼还瞪得大大的,忍不住又说道:"告诉你说吧,有一幅春联,写的是'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是先皇雍正爷,赐给大学士张廷玉的,如果说你封了'光华夫人',上面加上我的名字文治,岂不是正应了下联那句话?"王文治耐着性子向夫人解释明白,王夫人恍然大悟,羞愧难当,又气又恼地骂了一句:"呸,纪晓岚这只骚狐狸,太可恶了。"与纪晓岚生活在同时代,且以文才齐名的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枚(公元1716~1798年)。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进士,是清代大诗人,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70多卷,对后世影响很大,笔记小说《子不语》等也是名噪一时的佳作。袁枚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一生长期生活在南方。他诙谐博学,诗才横溢,文坛上将他与纪晓岚合称为"南袁北纪"。

    这时期,袁枚尚在北方。曾被任命为纪晓岚家乡河间府的试官。临行前对纪晓岚说:"纪学士屡言贵地文风高尚,这回可要领教啦!"河间府是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热情好客,诚实友善。袁枚在这里很受感动,主持府试时,生员们的文章也都做得很好,远远出乎袁枚的意料。袁枚临走的时候,学员们将老师送到河间府北门外。眼看就要分手了,袁枚望着河间城里的巍巍塔影,看着为他送行的人群,心里很激动,于是对众人说道:"承蒙众位厚待,不胜感激。我们做个对儿,留个纪念吧!"于是他望着城中的双塔吟道:"双塔隐隐,七级四面八角。"众人都非常敬慕袁枚的文才,也是依依惜别的原因之一,临别时都很激动,此时哪有心思属对儿,所以没有人当时对出下联。袁枚也没耽搁,便告辞而去了。

    走了一段之后,回头看见送行的人还站在那里,远远地向着他的车子挥手告别。

    袁枚回到北京,见到纪晓岚,纪向他问道:"敝地文风如何?此行亲眼目睹了吧!"“果然与别处不同,但是我出了个小小的对儿,竟然没有人能对上。"袁枚开起玩笑来。

    纪晓岚问他怎么回事,袁枚就把经过讲了一遍,说他们只是摇手不语,表达惭愧之意。

    纪晓岚听了大笑起来,袁枚忙问为何发笑?纪晓岚笑道:"袁大人,你这主考当得太糊涂啦,俗话说,'师傅不明弟子浊',你不定取了些什么样的学生?"袁枚不解其意。纪晓岚说道:"门生们早对上了,你这先生竟不知道。"袁枚问:"他们对出了什么,我怎不知?"“他们向你举手示意,就是对出的下联。他们答的是:'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袁枚佩服地说:"好啊,你真是随机生词,出口即是文章啊!"袁枚本想借此事奚落一下纪晓岚,没想到让他这样逃脱了。转而又生一计,向纪晓岚一本正经地说:"在河间府,听得纪姓声誉甚好,贵族一定是户大人多吧?"“不错,确是户大人多,仅本支即有数百家。"纪晓岚见他谈起家常,随口答道。

    "既然人口如此众多,但不知有当王八的没有?"袁枚说完,笑嘻嘻地看着纪晓岚。他这爱开玩笑的劲头,可以说与纪晓岚旗鼓相当。

    纪晓岚一听也笑起来,心想这家伙想拿我寻开心,不给你点厉害,你不知道辣椒是辣的。就将计就计,很随便地答道:"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么多人也许有哇!"袁枚见这次把纪晓岚噎住了,暗自得意,笑微微地看着纪晓岚。不想纪晓岚接着反问一句:"府上想来也户大人众吧?"一听这话,袁枚知他要反唇相讥,立刻谨慎起来,回答他说:"是呀,敝族也是人口繁多。"“那么多人,但不知有不当'王八'的没有?哈哈哈!"纪晓岚说着笑了起来。

    这句话问得太刁啦,如说有不当"王八"的,那就是有也不多;如说没有,那就都当了"王八"了。使袁枚无所答对,只是摇头苦笑。最后自我解嘲地说:"你这张嘴,确实厉害,半点不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