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曼陀罗(1/2)

    "你们中的毒,叫做自我毁灭,……

    时间与金钱太多,性格怪僻,非邪非正,一念之差,就害人害己

    亦舒《曼陀罗》

    有一句话,几岁大的孩子在今天都耳熟能详: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宇宙生活的神秘,天地间自有的秩序,山青水绿,流水不腐,深水无波,在金钱的作用下,似乎都会变成另一番模样。

    《曼陀罗》里,有亦舒很明确的金钱观。

    亦舒有很书卷气的时候。不要说她的女主人公即使在艰苦的旅途中也会捧读《红楼梦》、《劳伦斯诗集》等等,就便是她自己,也常常有金钱万恶之意念浮现。

    但她毕竟是生活在一切以金钱以物质为第一的香港社会。在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已逾百年之后,早已形成了以港口商品集散为支柱的经济特色。在文化上也更多地受到西方文明的洗礼,君子固穷的中国文化特色不可能不受到强烈的冲击。

    金钱的重要性无疑在她的生活中有相当的意义。

    自然也在作品反映出来。《喜宝》、《香雪海》、《风信子》、《寂寞鸽子》、《花解语》等等不用说了,里面全是仗钱欺人的事,即便在中产阶级世界,钱也是一个大问题。

    《我的前半生》,子君被涓生抛弃,涓生要她搬到外头找一层公寓住,起头说是给她五十万,后来又说仅仅只能给三十万。

    听到涓生的解释,子君觉得心在滴血,恨得不得了——恨自己还跟他讨价还价。她想,我在干什么,他如一个陌生人,向一个陌生人要钱,并且尚嫌少,子君呵子君,你怎么好意思。"我根本不记得什么时候认识过面前这个男人,我至爱的丈夫史涓生已死,我似已死。"

    但是,钱还是不能不要,难道露宿街头不成?要不怎么说人穷志短呢!

    在《憔悴三年》里,刘玉容跟子君遭遇差不多,甚至处境更难。当有一天,孩子的父亲来访,说要补交一年孩子的抚养费,已变得坚强起来的玉容也吁出一口气。认为到今天才有表示,虽迟也总比永不好。这不是讲意气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掷还支票。

    《曼陀罗》更甚,处处有金钱作祟的幢幢鬼影。

    乔穆的家庭背景已足以进入上流社会,但他不倚仗父亲的钱财名望,靠一部相机出来闯天下,试图在金钱与名誉之外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但身外之物却让他的"名土风度"总不能挥洒得极致。

    跟婀娜闹意气,不想工作,但婀娜一句话,他马上就如泄了气的气球,一言不发了。

    婀娜说:

    "人家没欠我钱,你支了《婀娜》杂志的薪水,已走到一九八三年了。""你认为你是贾老二贾二爷?"

    是,有钱真好,慕容琅的父亲就可以娶一个比他年轻很多的美貌太太……乔穆愤愤不平。

    但他结交的人也没有下层社会的,他永远在一些有钱人中来往,追求物质享受的精神已渗入他的血液中。

    还是婀娜的批评中肯:

    "他不能扔下所有的钱才娶宁馨儿,有钱又不是他的错,一般人一听见谁有钱,谁就像是犯下弥天大罪似的。

    但钱太多了实在不是好事情,像慕容一家人,就是因为钱多花不完,富敌香江,搅出了多少事。

    做女儿的和家里一言不合,就流浪到了西藏尼泊尔,无所事事,糊涂度日。

    做儿子的,则是在纽约过着醉生梦死,苍白如尸的生活。

    做继母的最大手笔,就为一两句闲话,意气用事,动辄用十来亿去收购一个公司,损人不利己。

    他们富有得神神秘秘,然而却被乔穆批评成"除了钱什么也没有"的"最最可怜的人"。

    问题是,乔穆也是"丈人灯台——照得见别人,照不见自身",总觉得自己纯正良善,别人丑陋恶俗。

    他也并不是不想摆脱物欲的诱惑,但很难想象一个连坐飞机都不愿坐三等舱的人会斩断对金钱的渴望。

    有时候他连小便宜也占,真令人发噱。

    宁馨儿要他帮忙拍一组瓷器照片,他先收下了三十万元订金。他老爹气不过,定要他归还,他只好取出钱去还,却只还了本金,拿利息去买了一架哈苏相机。还颇有得色:"还就还,我没说过连利息还。这年头有个钱来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会变得贪婪兼小家子气,我是很原谅我自己的。"

    金钱的魔力多大,连爱情也逃不过它的魔掌。

    有人说:敏敏哲特儿——尼泊尔的酋长对慕容琅一片深情,从尼泊尔追到香港,出尽法宝,要赢得美人芳心归。这是否表明了作者将真挚感情的希望已不放在香港本地了呢?或者说不放在这个金钱社会中了呢?

    怎么会这样?尼泊尔酋长再也不是猎头族族长了。他是剑桥历史系的毕业生,在尼泊尔财雄势大,富甲一方,住豪华高山别墅,在纽约拥有昂贵套房,儿子在瑞士读贵族学校,动辄开专机满世界"追捕"心中的女神……

    他跟慕容琅,也不算门不当户不对了。

    在富裕的冷漠中,想回到原始的温馨,而一旦真的得到了患难中的真情,又要贪婪地追求那富丽和奢华,这是现代人的两难选择。

    也是亦舒作品中人物的困惑。

    社会学家把社会分为青年社会、中年社会、老年社会。林清直说,青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