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7(2/2)

一是受八路军领导,编为冀豫抗日游

    击支队,下设3个团,每团2个营;二是活动范围暂为原地区不变。赵辉楼对这两条都很

    满意。晚上一觉醒来,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天一亮就来到徐向前指挥部,要求在部队番

    号之首加“八路军”三个字。徐向前说:“好!就叫‘八路军冀豫抗日游击支队’吧”。

    并明确赵辉楼任司令员、赵月舫任政治委员。两个月后,与汪乃贵队合并,组成东

    进八支队,成为八路军的一支劲旅,在抗日和反顽斗争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赵辉楼也光

    荣地加入了中国**,1938年初夏,笔者在武汉洛加山宾馆见到了年逾八旬的老将军

    汪乃责,他回忆这段历史时,十分动情地说:徐帅当年改编杂色武装,提出平原地创造

    ‘人山’的战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汪乃贵和几位老将军都谈到,当年徐向前一面改编改造像段海洲、赵辉楼这样的队

    伍,一面打击杂色武装中的顽固派。枣强县有个杨玉昆,自称是忠义救**,暗地里与

    日寇勾结,**反人民,在他盘踞的县城里,不准八路军去筹粮、筹款,随意扣留八路

    军人员。徐向前掌握他的大量罪恶事实后,同刘志坚一起带领七六九团出击,把这个人

    抓起来送往太行山并收编了城里的部队。这一改一打,震动冀南。仅两个多月,在方圆

    二十多个县的大小几十股杂色武装,先后加入了八路军的行列,部队扩展到1.85万人,

    拥有1.15万条枪,分编为18个团及支队。

    抗击日寇的进攻和“扫荡”,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抗日游击战如火如荼,

    局面蓬勃发展。徐向前在冀南平原搞了一块天下,聂荣臻在晋察冀和冀中平原搞了一块

    天下,这是蒋介石在华北地区难以吞下的两颗苦果。从1937年冬到1938年秋,八路军在

    华北进行的大小战斗1400多次,从战略上,紧紧拖住了30多万日军。八路军也在战斗中

    发展壮大,由3万多人猛增到25万多人,控制了晋西北、开东南、晋察冀、冀南、冀西、

    冀东的大片地区。蒋介石私下对他的幕僚们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我们不可小视。”他非常赞赏阎锡山“抗日要准备联日,联共要准备剿共”的反动立场。

    曾密令阎锡山在山西制造摩擦,破坏抗日政权,“赶走”八路军;接着又派鹿钟麟出任

    “河北省政府主席”,带上一批铁杆**分子,来根据地夺**建立起来的各级政权,

    “收复失地”。

    面对这场严峻的斗争,徐向前早有精神准备。他多次向战友们说:“摩擦与反摩擦

    的斗争,直接关系到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关系到平原“人山”的建设,必须同蒋介石针

    锋相对,绝不退让。

    座钟麟刚到河北时,**中央从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大局出发,对徐向前等领导作

    了如下指示:“与鹿谈判原则为要求鹿对一切维持现状,承认既成事实,不妨害华北抗

    战,军事行政照既定方针进展。谈判时我们的要求不妨稍高,如须让步时,待鹿提出方

    案后再说。”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徐向前、杨秀峰、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等在南

    宫召开了冀鲁两省各方人士和群众参加的盛大欢迎会。大会一结束,就开小会进行谈判。

    徐向前当众提出:为了搞好合作抗战,请鹿主席承认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为唯一政权机构;

    已经当选的行署、专署领导人及各县县长,可由省府主席的名义,正式委任。冀南行政

    主任公署是8月14日正式成立的,由1930年加入**的大学教授杨秀林(即杨秀峰)为

    主任,宋任穷为副主任,下设6个专署,管辖51个县政权机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

    标志着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形成。鹿钟麟是带着蒋介石的“使命”来的,身前身后不

    少国民党特务,他避开实质性问题,冠冕堂皇地客气一番:“鄙人一无枪炮,二无军队,

    今后抗战要多靠八路军,‘正式委任’嘛,好商量,好商量!”

    鹿钟麟虽属杂牌军老手,但**与蒋介石是一致的。他一到河北南宫,明里与八路

    军友好,暗地四处网罗**的鱼兵虾将。他委任孙良诚为游击总指挥,张荫梧为河北民

    军总指挥,用金钱收买和反革命游说相结合的办法,将民军赵云祥及杂色武装胡和道的

    人马拉入他的麾下,还同山东的**专家沈鸿烈达成“冀鲁联防”协定,真乃是“鱼找

    鱼、虾找虾,王八专找鳖亲家”。

    9月下旬的一天,胡和道勾结枣强县的反动会道门组织,用国民党发给他们的长枪短

    枪,向八路军驻姚屯的一个连发起了突然袭击,杀害了10多名战士,包围县城,用洋铁

    皮做成的喊话筒狂喊乱叫:“我们要求撤换县长!”“八路军滚回太行山去!”

    徐向前明白,鹿钟麟是后台,就出面强烈抗议。最终迫使他宣布解散胡和道收编的

    会道门组织,交还被他们抓走的政府人员和八路军战士。一波刚息,一波又起。赵云祥

    为了配合胡和道的**活动,又将新河县抗日群众团体战委会解散。鹿钟麟更是鸡蛋里

    面挑骨头,找民主政权的茬儿闹事。一次,南宫县长赵鼎新在给他写工作报告时,由于

    将“鹿主席”三个大字没放在“台头”处,他竟以“对省主席不尊敬”为由,提出撤换

    这位县长。紧接着单独任命了一批专员、县长和区长,使抗日根据地内出现了双专员、

    双县长、双区长并存的混乱局面。徐向前针锋相对,采取“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广

    泛动员群众,支持**、八路军的各专区专员、县长和区长的工作,支持他们照常行

    使自己的职权。鹿钟麟不是徐向前的对手,最后声名狼藉,逃出了冀南。

    “人山”众志成城,平原游击战争迅猛发展。为了反击日寇的“大扫荡”,1938年

    10月中旬,徐向前在南宫县城兴华烟草公司的大院内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他首先分析

    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敌人在占领武汉后,必然打通平汉线、巩固平汉线两则,抽兵“扫

    荡”我敌后根据地。他向与会干部阐述了冀南平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群众已

    经发动和组织起来了,与八路军形成了鱼水关系;地势辽阔、平坦,乡村稠密,便于我

    化整为零与敌周旋;敌人失道寡助,兵力有限,供给不足,“扫荡”的正面不可能太宽,

    时间也不会太长;我士气旺盛,具有运动战和夜战之优长,能够灵活地打击敌人。他要

    求干部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要看到平原地区交通发达,利于敌人的机械化运动,战

    场变化快;根据地形成时间不长,部队和群众都还缺乏平原游击战的经验;国民党故意

    制造摩擦,汉奸暗中打黑枪,我们既要对付日军,又要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徐向前提出

    了反“扫荡”的四项措施:

    (一)尽快筹集大批粮食、衣物、款项,做好物资准备。

    (二)向冀中学习,采取多挖路沟、设路障及破坏道路、空舍清野的方法,迟滞敌

    人。(三)分散作战,灵活制敌。不要死守县城和村落,而是依托广大乡村,分散游击,

    与敌周旋,会躲会藏会打;不打则已,打则必胜,昼伏夜袭,打了就走。(四)坚决镇

    压汉奸,警惕国民党制造摩擦,防止新编杂色武装倒戈等。会后,由行政主任公署下达

    紧急动员令,根据地军民开始了紧张的反“扫荡”的准备工作。

    1938年11月中旬,侵华日军已将主要进攻目标转向**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由

    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开始实施“先控制平原,后进攻山地”的作战方针,

    对冀南平原开始了第一次“扫荡”。日军集中组建不久的独立第三混成旅、一一四旅团

    各一部及伪军一部共约3700多人,分四路由石家庄、德州、邯郸、邢台出动,对冀南根

    据地中心南宫县城实施合围。徐向前首先指挥部队掩护专署,县区机关干部转移,主力

    化整为零,转入乡村与敌开展平原游击战。徐向前和他的指挥部转战在南宫、威县、清

    河交界地区,日军情报机关发现后天天叫嚷“消灭八路军,活捉徐向前”!可就是捕不

    到踪影。“人山”保护着徐向前和他的部队,“人山”阻挡着侵略军的行动。历时16天

    的反“扫荡”斗争,军民配合作战28次,共歼敌600余人。最后敌人狼狈地退回各自老巢。

    敌人“扫荡”占去的大部分县城,又回到了八路军与人民政权的手中。

    日军经过一段喘息之后,1939年1月7日又对冀南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扫荡”。日军

    集中第十师团主力及第一一○、十四、二十七、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人,分11路从

    平汉、津浦东西两线出动,矛头直指冀南抗日根据地。狡猾的日军针对八路军、游击队

    在平原作战的特点,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向冀南中心区合围,企图将八

    路军消灭于冀县、南宫、威县地带,控制平原地区。形势十分严峻。此时刘伯承、邓小

    平正在南宫。他们共同研究,针对日伪夹击的严重形势和平原地便于敌人快速行动的特

    点,提出了“先溃后收拾”的作战方针,即主动让出一些主要县城和据点,把敌人放进

    来,拖着敌人在大平原上转圈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敌人拖得差不多了,再转入反攻,

    一步一步地收拾局面。具体部署是:将第三八五旅、第三八六旅、青年抗日游击纵队、

    东进纵队、先遣纵队等五个主要战斗集团,分散到各游击区,同地方武装结合在一起,

    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寻机歼敌。

    反“扫荡”战斗打响了。在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共同指挥下,八路军先以一部

    兵力阻击和伏击进犯之敌,迟滞敌推进速度,拉开与敌决战的架式。与此同时,另一部

    兵力对宁晋、广平、肥乡、高唐之敌进行突然袭击,狠狠打击了敌人的进攻势头。从隆

    平进攻邢家湾的日军,在八路军、游击队的伏击中惊魂丧胆,伤亡过百,三天只前进二

    十公里;平乡日军东犯广宗、威县,遭到八路军、游击队的阻击、伏击数次,半个月未

    能接近县城。曲因日军步骑兵100余人进占安寨,被全部歼灭;进占大杨庄的日军还没来

    得及庆祝“胜利”,就有200多人亡命黄泉。当敌人主力占领南宫、冀县、枣强等县城后,

    八路军立即转移到敌人侧后,津浦、平汉铁路被八路军破坏,炸火车、断桥梁,交通被

    迫中断;德州至临清的水上交通也成了八路军的打击目标,日军汽船被击沉,30名敌人

    丧身鱼腹;陈赓、王新亭第三八六旅在威县香城固一带设伏,“引蛇出洞”,2月1日,

    敌人进入了“口袋”,经八小时的激战,歼灭200多敌人,缴获汽车9辆,战炮4门。日军

    吃了大亏后,更加疯狂,第二天上午,出动飞机2架,掩护70余辆汽车,载敌2000余人,

    对八路军进行大举反扑。陈赓、王新亭已率部安全转移了。

    敌人在南宫、巨鹿、威县、广宗等地进行“穿梭式”的“扫荡”,反复拉过来再拉

    过去。面对这一情况,八路军主力继续留在这里目标大,不利于“保存自己、歼灭敌人”,

    便主动转入豫北,经南乐、清丰、濮阳,直至滑县、湛县一带。而在冀南中心地区留下

    许多游击小组,打一枪换个地方,与敌人巧战周旋。3月间,太行山区战况吃紧,刘伯承、

    邓小平率主力一部昼夜兼程,火速回去。冀南反“扫荡”的重担全部落到徐向前的肩上,

    他看准时机,带一部兵力重新杀回南宫、威县、清河地区,继续坚持战斗。

    春去夏来。冀南大地麦穗香,迎来了反“扫荡”的重大胜利,经400多次的大小战斗,

    共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徐向前望着那翻滚的麦浪,更深深感到:平原的“人山”是真

    正的铜墙铁壁!

    老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总结这段战斗历程时,这样写道:

    冀南的平原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它不是在偏远地区,而是在临近敌人重要交通命脉的平原地区,坚持下来的。

    冀南根据地,北靠德石路,东西两侧紧邻津浦路、平汉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均有敌重

    兵把守。敌人进攻根据地交通方便,合围迅速,增兵容易,几天之内,便可直捣我腹心

    地带。在这种地区与敌作战,无疑比偏远的山区或平原困难得多。可是,五个月的反

    “扫荡”经验证明,我们不仅坚持了游击战争,而且逼得日军走投无路,不得不返回老

    巢去。

    这是因为,敌人虽有机动方便的条件,但兵力有限,不敷分配,占了县城,控制不

    了乡村;顾了前面,顾不了后面。我军依托广大乡村,分散游击,与敌周旋,零敲碎打,

    避实击虚,便能变被动为主动,弄得敌人疲于奔命,捉襟见肘。久而久之,敌人经不起

    兵员、物力的消耗,只得结束“扫荡”,仓皇撤走,天下还是我们的。由此说明,平原

    游击战争大有文章可做,**同志关于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它是在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人山”的基础上,坚持下来的。冀南平原人烟

    稠密,村镇如网,虽然没有崇山峻岭,但八百万人口,却是难得的进行游击战争的依靠

    力量。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所以,我们一到冀南,就提出建立“人山”的思想,放

    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由于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由于我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及八路军的模范作用,

    加上日本侵略者实行极端野蛮的政策,激起人民无比的愤恨,因而短时间内,冀南的群

    众便迅速发动起来,形成了真正的“人山”。各县、区、村均建立起群众性的抗日武装,

    十八至四十五岁的男性几乎普遍参加了自卫队或游击小组。各种抗日群众组织,迅猛扩

    展。仅南宫县的农民协会、妇女救国会、工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团体,即拥有数十万

    会员。在反“扫荡”中,群众创造了挖地沟对付日军的办法。在广大平原上挖了总长达

    万里的道沟,既限制了日军的机动能力,又利于我军民隐蔽、转移和伏击敌人,充分证

    明了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力量。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是冀南平原游击战争胜利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再次,它又是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原则的运用中,坚持下来的。在平原地区进行

    游击战争,必须根据敌情,我力及地形条件,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不能机械搬运山地

    游击战的那一套。我们当时以**同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为指南,结合

    冀南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反“扫荡”的一些战术原则:(一)战略上是持久的、防御的,

    战术上是进攻的、速决的。

    行军要秘密而迅速,飘忽不定,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二)冬季防守,夏季进攻。

    夏季有青纱帐,敌人的快速部队不易活动;冀南多枣,梨、杏等果木树,加上大面积的

    高粱、玉米等高杆作物,利我到处隐蔽,伏击敌人。(三)白日隐蔽,夜间行动。

    (四)破坏道路,迟滞敌之交通。(五)指挥与勤务机关随时准备战斗。(六)固

    定后方作战。(七)开展麻雀战。(八)部队不断转移位置。这些原则,被证明是行之

    有效的,对粉碎敌人“扫荡”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