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7(2/2)



    不想打了。”

    深夜,在距离苏家埠不远的小村里,红四方面军决策人的会议正举行。徐向前端着

    小烟袋锅,冷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有人主张打,坚决打到底;有人提出后撤。一双双

    眼睛,情不自禁地看看张国焘主席。

    “打下去呢?还是不打下去!”张国焘声音缓和,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我们已

    经取得了大胜利,当然,应再接再厉,可是呀,敌人来势猛啊!我们就这么大的胃能装

    下去吗?哎!大家再深思深思。当然,我向来是主张一鼓作气。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

    产者的军事斗争,也是这么教导我们的……”

    徐向前听过张国焘多次讲话,他的语调总是这样,含而不露,让你猜测、领悟,还

    常常说马克思、列宁怎么说的。这也许就是领袖人物的风格。徐向前爱单刀直入,他经

    过思索认定的问题,从不拐弯抹角,明确地说出来。他把烟袋锅向地上磕磕,站起身拿

    一根小竹竿,在地图上指划了一番敌人动向,最后略略提高嗓门说:

    “我的意见,打!打!一鼓作气打下去!”

    这声音,使全场震动。许多人以为张国焘主席已表示不想再打了,会议正按最高领

    导的示意进行,没想到徐向前总指挥唱上反调,而且语气坚决。大家静心听徐总指挥的

    陈述:

    “敌军虽多,但战斗力并不强,除第七师没和我们交过战,其他三个师都曾遭到红

    军打击,里边有我们放过去的俘虏兵,士气是不高的,它又是远道而来,疲劳之师;我

    军是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士气高昂。这里是丘陵地带,更利于我们发挥野战、近战的

    长处。如果撤退,助长敌人气焰,后果是不利的。”

    “我同意向前同志的意见,”政治委员陈昌浩发言了。他年仅25岁,是少壮派的脾

    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虽然没有多少领兵作战的实践经验,却有“初生牛犊不

    怕虎”的气势。他口才好,善演讲,是半年前随张国焘从党中央来鄂豫皖边区的,任中

    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兼共青团特委书记。他的职位和某种吸引力,使会场上的气氛活

    跃起来。最后包括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张国焘,都同意了打的作战方案。

    红军第二师和十一师各留一个团,围困苏家埠;七十三师连夜布阵在六安县城以西

    的樊道桥一线,构筑工事,准备迎敌;十师和十一师主力设伏两翼,准备伺机迂回包抄。

    为使敌援军上勾,徐向前特令七十三师一个营和六安县独立团,深入陡拔河以东的地区,

    装作抗击,边打边退,诱敌步步紧逼。一盘绝妙的棋,就这样摆好了。

    5月2日,敌先头部队第七师十九旅,冒雨突过陡拔河。

    此时,天公作美,大雨倾盆而下,河水猛涨,敌军前进不得,后退困难。徐向前心

    中大喜:天助我也!趁此机会向红军发出命令:“出击!”

    设伏在陡拔河两岸的部队,突然跳出阵地,不顾雨淋和寒冷,从左右两翼向敌人包

    抄过去。敌军在大雨中挣扎,陡拔河两岸,混战一团。先头过河的敌军遭到打击,慌忙

    后退,纷纷落水;没过河的部队,见此情景,连忙抢占老牛口、婆山岭,企图顽抗。以

    逸待劳的红军,士气高昂,战术灵活,一股作气,把敌人分割包围、个个击破。战斗到

    傍晚,将敌两万多人全部歼灭。

    敌军“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还正在村中躲雨,一群红军战士冲到他面前。这

    位长官,脾气大,眼神不好,他成俘虏了还大骂着:“混蛋,混蛋,你们是哪部分,敢

    闯我的指挥部!我……”

    他要拔手枪!

    “缴枪不杀!”红军战士吼叫着,夺下厉式鼎的手枪。

    “你们要造反呀!”厉式鼎以为他手下的人叛变了,仍泼口大骂。

    这位糊涂指挥官,最后才完全明白过来,他的部队已经彻底垮了。他垂头丧气,双

    手抱着脑袋。他怎么想也想不通,怎么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徐向前本来有个习惯,每捉住敌军大官,都要会见一下,谈谈情况,验证一下自己

    的分析、判断,以便总结指挥经验。现在,他却没这闲心。那边苏家埠、韩摆渡还有两

    大堆敌人,等着收拾呢。

    徐向前骑马飞奔,又来到苏家埠外围一个村庄。他虽然披一件大披衣,全身还是湿

    透了。警卫员抱进一捆柴点着,拉他坐下烤烤火,只有这办法,没有换的衣服。徐向前

    手一摆说:

    “天不冷,烤什么火呀,身子一会儿就把衣服暖干了。快把电话接通前沿团指挥所!”

    “接哪个团?”参谋忙问。此时包围苏家埠、韩摆渡的有好几个团。

    “哪一个都行。”徐向前说。他指挥打仗,常常直接靠近前沿团指挥所。有时为了

    掌握敌人动向,把电话要到团队。

    电话中,传来前沿第十师一个团的指挥员的声音:“报告总指挥,敌人三次突围,

    都被我们堵回去了。”

    徐向前问:“苏家埠敌人现在怎么样?”

    “他们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屄包了。树叶、树皮都当饭吃了。昨夜,从壕沟那

    边爬过来三四个兵,向我们讨饭吃哩……”

    “你们要向敌人喊话,劝他们投降。”徐向前对着话筒大声说,“告诉他们,顽抗

    死路一条,厉式鼎被活捉了!”

    在战场上,徐向前向来重视开展政治攻势。他认为,此时是开展政治攻心最好的时

    机,遂命令政治工作人员,尽快从被俘的援兵中找几个人,让他们到前沿喊话送信,攻

    心为上。

    一场攻心战,在苏家埠四周展开。

    红军战士用铁筒喇叭高喊:“白军弟兄们,快投降吧,穷人不打穷人,不要替地主、

    军阀卖命了……”

    俘虏兵拉着嗓子高喊:“我们从合肥来的援兵,都被红军打垮了!总指挥都被红军

    捉住了!弟兄们呀,别抵抗了!红军不杀人,给好吃的饭……”

    奇迹,又非奇迹出现了:5月8日苏家埠敌军指挥部,派人送出信来,说准备投降。

    王宏坤在《苏家埠四十八天》①一文中记述了敌人最后投降的情景:

    ①《苏家埠四十八天》,见《星火燎原》第二集,人民

    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下午两点多钟,敌旅长带

    着团以上军官来到我们师部——那座祠堂里,依照

    官级大小,低头排列在屋檐下。我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围攻苏家埠的部队,接受了敌人的

    投降,并宣布了四项条件:第一,不准破坏武器;第二,枪支捆扎好以后,按照部队序

    列,挨次交出;第三,军官全部集合,各连由师爷负责办理缴枪事宜;第四,部队按指

    定地区集结,不准乱跑,不准抢劫……”

    “……我们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老百姓敲锣打鼓,抬着猪羊来慰问我们。四十

    多天以来,这些新区的群众已经和我们相处得很熟了。

    “这时候,得到消息说,韩摆渡的敌人,也因为援兵被歼,缴枪了。我们出击皖西

    的战役,全部胜利结束了!”

    四十八个日日夜夜,徐向前和他的战友们,熬红了眼,走肿了脚,不知流了多少血

    汗。战果辉煌啊!共歼敌三万余人,俘虏敌总指挥一名、旅长五名、团长十二名;缴获

    步枪一万五千余支,机枪二百五十多挺,山炮四门,迫击炮四十多门,电台五部,其他

    军用品堆积如山。

    红四方面军的战将们,齐集在总部驻的一个祠堂里。徐向前和政治委员陈昌浩,召

    集大家又在部署新的战役。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治委员甘元景;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

    政治委员甘济时;第十二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刘杞等人,先后到来。最活跃的人物,

    一个是陈昌浩,另一个是陈赓。他们一个爱唱歌,喊几嗓门京戏;一个爱说笑话。把

    “死人说活、哭者说笑”的陈赓,又在人们中讲着他的新笑话。空前的大胜利,使这些

    战将们变得像孩子似的天真。一阵说笑过后,大家又严肃起来,绷着脸,瞪大眼,看着

    地图,听总指挥徐向前讲下一个战役的设想:挥师西进豫南,在潢川、光山地区,再打

    个大仗。

    红军在皖西苏家埠地区作战期间,敌二十路军进驻到潢川,趁机南犯,占领双柳树、

    仁和集地区,准备继续向前推进。

    徐向前决心在那里发起第四次战役。会议讨论很热烈,没有反对的意见。前三个战

    役的胜利,使人们认识到徐总指挥是可以信赖的。此时,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张国焘又不

    在现场,大家说话更无多少顾虑了。苏家埠战役的结局,证明张国焘在军事指挥上远不

    如徐向前英明。

    5月下旬,正当红军西进路上,以**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5月23

    日给徐向前等红军将领发来一份贺电,祝贺苏家埠战役的伟大胜利。电报中说:“你们

    的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无限的兴奋!”

    6月12日,徐向前率红军抵达光山南部。红军行动之快,保守秘密之好,使敌人为之

    惊恐。敌第二十路军军长张钫还正在梦想南下,他的部队突然陷入了红军分割、包围之

    中。于是,一场大战又在潢光地区展开。

    潢川、光山战役,仅仅五天,从6月12日开始,到16日结束。徐向前指挥红军三个师

    在光山以北、潢川以南的璞塔集、彭店、双柳树、仁和集等地区,以分割包围、机动作

    战的战法,歼敌正规部队八个团和反动民团近万人。

    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中旬,徐向前组织指挥的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

    役和潢光战役,四战四捷,共歼灭国民党军六万余人。

    四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准备向鄂豫皖红军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彻底破产。

    红军在作战中发展到四万五千多人。

    根据地扩大到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三百五十多万,鄂豫皖革命斗争发展到极盛

    时期。也正是徐向前军事指挥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俗话说人“三十而立”,徐向前这

    时三十岁刚过半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