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皇帝的巡幸(1/2)

    皇帝从短途游览开始他的巡幸。1517年1月他通知朝廷,他想在祭天以后在北京以南的南海子皇家庭园里打猎。大学士们表示异议。这样的事以前从来没有过。要是他碰上什么麻烦的事该怎么办?2月3日,这次祭祀以后不久,他让朝廷官员们陪伴他到北京以南的皇家庭园,他们在那里一直等候到下午很晚的时候。然后他们被打发走,并被告知在北京的城门等候皇帝的銮驾。皇帝半夜前后到达,并接受朝见。第二天,他把猎获物分赐挑选出来的朝廷官员们。几天以后,他再次在这个皇家庭园里打猎。当不再有异议提出时,他开始计划一次远一些的巡幸。

    1517年夏,他作了到宣府镇城(今宣化)的第一次尝试。1517年8月17日,他化装离开北京往北边大约20英里的昌平城。第二天,大学士们(他们已经听说他在北京的街上启程,这样的新闻在那里传播很快)在路上赶上他,请求他返回。他拒绝了。五天以后,他抵达北京以北约30英里的居庸关。负责居庸关的御史下令锁上南门,然后带走了钥匙。

    御史拒绝开关。当皇帝下令负责居庸关的太监开关时,御史威胁要把太监当场斩首,如果他试图打开关门。御史然后进呈了一份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一定有什么人伪造了一道诏令;只有接到用了皇后和皇太后印玺的命令,他才会打开关门。同时,他威胁要杀死皇帝的一个使者。皇帝不能到达关外,决定返回北京。

    1517年9月8日,他再次微服离开北京,赶到居庸关。这次他成功了。他在四天内到达,在一个农民家里过夜,并在主管御史不在时,于9月13日赶快通过。他留下他的一个亲信,太监谷大用,执行不许朝廷官员们出关的明确的命令。9月16日,他到达宣府,住进他的新宫。他在行动中完全不自检束。为了自己在晚上消遣,他可能闯进有钱人家,抢夺妇女以充后宫。1517年10月,他开始自称军事指挥官和将军,把他的宣府住所叫作军事指挥部。他的命令和征用文书都用将军印章,他不愿用他的皇帝的印玺和尊号。

    大学士们表示反对。他们怎么能够知道这样的命令实际上是皇帝颁发的?他们请求他用御玺。他不顾这些请求,反而命令户部从它的库中调拨100万两银子到他的宣府宫中。大学士梁储反对。他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得到这笔钱。户部现有银子只有200000两,而太仓金库只有150000两储备。户部尚书在多次反对以后,最后同意送去要求金额的半数。皇帝觉得他的官员们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是难以忍受的。怀疑他的命令的究竟是些什么人? 1518年1月,他实际上把在北京的朝臣监禁了起来。主管城门的官员被告知:朝廷官员们不得离开这座城。

    在这期间,1517年10月他看到了他来边地所要看的事情。10月15日,他在宣府西南大约40英里的一个小要塞里。几天以前,蒙古的一支大突击部队在巴图蒙克的率领下已经穿越边界。他最初听说这次入侵时,便把它看作施展他的军事才能的一个机会,并开始为一次大战作准备。每支戍军的兵力增强了,并为一次战役而任命了指挥官。

    这次侵袭于10月16日开始。第二天有几次小接触,但蒙古人在每次遭受伤亡之后都撤退了。10月18日,在大同以南大约40英里的一个戍军驻防城市应州附近,一场大战开始了。10月19日,皇帝带着增援部队赶到。10月20日,他指挥了这次战斗,战斗持续了一整天。黄昏时刻,蒙古人撤退了。皇帝命令他的部队追击他们到边界,只是由于一场猛烈的尘暴而不可能进一步追击,才结束了这次战役。尽管在这次战斗中他几乎被俘,他却把它看作一次胜利。这实际上是16世纪明军唯一一次赶走蒙古一支大突击部队,而皇帝亲临战场无疑影响了这个结局。

    1517年11月,他回到他的宣府宫。他派一个太监通知朝廷,由于边境局势不稳定,他将不能按时回北京举行祭天大典。大学士们反对,理由是以前从没有这样的事。他们试图去朝见他,但在居庸关被赶了回来。最后,由于他自己的原因,他决定返回。他在他离开刚过五个月之后,于1518年2月15日抵达北京。

    朝廷官员们奉命在北京西北城门以外等候他。他们在暴风雪中等了一整天。他于黄昏将尽的时候到达,戎装跨马,带着一队骑兵护卫。在接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