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福州西湖(2/2)

。西禅寺规模雄伟,冠盖福州五大禅寺。垣内寄园,尤擅池馆之胜;垣外有古荔100余株。寺僧年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吠荔”成为凤雅韵事。

    湖上的飞虹、步云、玉带三桥,是连接湖区的重要纽带。

    飞虹桥,有五道桥门,俗称“五门墩”。桥东通开化寺,桥西接娱乐场。开化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重建。寺的东北隅有宛在堂,建自明代、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重修,为福建的诗人纪念堂。

    步云桥上有荷亭,环境清幽。夏口,莲叶冠盖相接,青碧无穷:粉荷轻灵舒展,香远益清。荷亭旁有李忠定公(李纲)祠堂旧址。又有桂斋,为林则徐读书处。

    玉带桥,全用花岗石砌成,中孔拱度大,倒影如月门,桥栏石饰均刻成松、竹、梅图案,典雅古朴。过玉带桥为福建省博物馆,珍藏距今四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文物数万件。

    在与福州西湖有关的历史名人中,林则徐有着特殊的地位。他重浚西湖,造福后世的业绩,至今传颂不已。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在江宁布政使任上的林则徐因父丧,回到原籍守制丁优。少年时代的林则徐曾十分倾心于西湖,常与好友游玩吟咏。此次再见到西湖却使他十分忧虑。原来西湖因年久失修,湖上景色已大不如前,加上沿湖一些豪强士绅强行将岸上积上堆入湖中,填作自家田园,致使西湖湖面由方圆20余里缩小为7里。林则徐哨叹道:“任此下去,福州西湖将不复存在矣!我辈将愧对于祖宗和子孙后代!”他立即向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均提出重浚西湖的倡议,得到两人赞同,由林则徐统制疏浚事宜。是年冬,浚湖工程开始,林则徐不顾自己丁忧在身,常亲临工地。他首先晓谕那些士绅:“此次清理湖界,清挖淤泥,宜速将所占土地缴官,可兔于究治。倘敢抗拒阻挠,定当执法严惩。”(见

    《文忠公文稿》)慑于林则徐的威望和百姓的愤慨,豪绅们只好退出所占湖田。林则徐还多次慰问浚湖民工,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浚湖工程于次年9月即告完工。林则徐又让民工沿湖砌上一道石岸,以保护湖面不受侵占。此外在湖堤边栽下数千株梅树及其他花木,并亲拟《湖堤砌石种树禁止掘毁告示》,告示中说:“倘敢将树株妄行创掘,以及攀折作践,或拆动堤岸官道石块,一经查出,将从重惩究。”为了给疏浚后的西湖增添新的景观,林则徐还发起将原来在越土山麓已破烂不堪的宋代名臣李纲祠堂迁移到西湖荷亭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之名称桂斋。林则徐亦曾在桂斋读书、游赏湖景。西湖经疏浚又重现迷人风光,林则徐有诗描绘它的景色:“风物蛮乡也足夸,枫亭丹荔慢亭茶。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桥宿藕花。”如今,西湖风姿更为绰约,为百姓造福的林公功绩也传颂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