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东钱湖(2/2)

鹭群飞,渔翁网得鲜鳞去,不管人间吴越非。”

    东钱湖多古迹,其中最古的是位于隐学岭的春秋时代的徐堰土墓。徐堰土为徐戎的首领,统辖现在淮、泅一带,“地方五百里”,向之朝贡的“三十有六国”。后徐戎为楚国所败,徐堰主遂逃到宁波,后即死于此。近年在霞屿间兴建湖心堤开凿石方工程中,挖出一个古老石洞,有关专家认为是宋朝压相史弥远所建。据说史母想到普陀山顶礼拜佛,又怕遭海浪之险,乃在霞屿开凿此洞。在洞口可以看到石刻隶书“补陀洞天”四个大字。洞内有石刻浮雕及观世音像。

    春和景明,红白相间的梅花、粉红的桃花,洁白如雪的梨花与山茶、杜鹃花等竟相开放,将山番湖畔染成彩色世界。盛夏,漫山碧绿,融入清澄的湖水,分不清是湖水染绿山色,还是山色染绿了湖水。金秋,水清浪白,映碧叠翠,渔帆翩翩,如行明镜之中。此时泛舟湖上,水中有鱼翔浅底,湖畔有金桂飘香,令人耳目清新,心环畅爽。隆冬,寒风掠过山野,飞舞的雪花将群山勾勒成若续的色块,湖山肃穆而朦胧。东钱湖四时景物都是美的。元代诗人袁士元将东钱湖与杭州西湖媲美,他有诗曰:“尽说西湖足胜游,东湖谁信更清幽。一百五十客舟过,七十二溪春水流。白鸟影边霞屿寺,翠微深处月波楼。天然景物谁能状,千古诗人咏不体!”说东钱湖比西湖还好,未免夸张,但东钱湖自有自己的特色。它的面积相当于四个西湖;东钱湖仍系一块璞玉,没有雕凿的痕迹,所谓“莫笑东湖老处女,懒施胭脂学西湖”,它有自然山水之美。

    与东钱湖毗邻的天童寺、阿育土寺是我国著名古刹。天童寺是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它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据寺志载,开山祖师义兴见此地山水明秀,遂结茅开山,筹建精舍。他口夜虔诵经书,玉皇大帝为之感动,命太白金星化为童子来服侍他。寺建成后,就名之为“天童”。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天童寺丛山环抱,景色特幽。北宋土安石曾有诗云:“村村桑拓绿浮空,春口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土宫。”天童寺建筑雄伟壮观,全寺形成一个整体建筑群,有天土殿、佛殿、法堂、御书楼、千佛阁等共达990间,占地58000多平方米。周围重嶂叠翠,古木参天,有十大胜景:清关喷雪、深径回松、双池印景、西涧晚钟、玲珑天凿、太白生云、东谷秋红、南山晚翠、平台铺月、风岗修竹。南宋以来,天童寺高僧云集,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口本僧人荣西、道元曾先后来寺求法。荣西归国后创立了口本佛教曹洞宗,从此禅宗在口本正式弘传,该宗教徒便尊天童寺为本宗祖庭。

    阿育土寺也是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刘萨诃于此得一舍利塔,中缀舍利。传是阿育土所造84000塔之一,内藏舍利是释迎牟尼涅架的遗骨,为中外佛教徒所崇敬。阿育土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寺中珍藏有佛教的重要经典。寺周四山合围,黛色参天,松风飒飒,景色幽雅。土安石、苏东坡、董其昌、康有为等名流,多曾撇桓于此,题字留诗,传于后世。

    现在,东钱湖与天童寺、阿育土寺共同组成了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湖光山色与古刹禅院相得益彰,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