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3。麓山寺(2/2)

汉松一株,称为“松关”。据说其中一株为六朝时期所植,人们称它为“六朝松”,树龄已存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另一株为明代补植。

    寺后古树环抱之中有白鹤泉,又名双鹤泉。传说古时候有一对白鹤,常常飞来栖息其上,从此以后,泉水一直留有一对鹤影。因此人们称之为“灵水”。北宋诗人赵标有诗曰:“灵脉木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享,谁识洞中仙。”白鹤泉水自石隙中流出,清冽甘甜,宜于烹茶。现在这里建了一座白鹤茶室,是游人小想的好地方。

    麓山寺是湖南佛教发祥地,高僧辈出,如隋初开皇九年(589)天台智者大师曾在寺中讲经说法。有些高僧不仅对佛学有深入研究,而且能著书立说,挥毫作诗,文学造诣颇深。仅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先后出现五个诗僧,他们是智檀、阿诺、弥高、天放、笠云。其中以弥高和笠云最为突出。弥高禅师有不少著作,而且有的在民间还有很大的影响,如现实主义作品《荒年卖儿行》。文中说:“去年木尽死,今年禾尚迟。米价口腾贵,户户争糠批0东南军铜急,秋赋当夏支。虽有半升粟,又为官纳之。东家不可贷,西家不可称。入门空饿妇,踌躇欲卖儿。儿去口亦去,儿饿我更饥。与其死共处,不如生别离。将儿出门去,得栗泪垂垂。”文中道出当地人民生活的疾苦,读之令人潜然泪下。笠云掸师不仅擅长诗歌,而且精通书法,曾参加筹建碧湖诗社,并著有《听香禅室诗集》。清光绪末年笠云听从口本僧人水野梅晓的劝说,率门徒云游口本讲学,著《东游记》和《口本纪行诗》。

    麓山寺虽然历尽沧桑,几经兴废,但仍基本保持古刹风貌,加之地处麓山风景胜地,寺旁又有禹土碑、舍利塔、蟒蛇洞、云麓宫等古迹,游客终年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