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2。大明寺(1/2)

    扬州是我国南方的文化古城,它秀丽多姿的园林,自古闻名遐迩。大明寺就建在扬州市区西北约2公里的蜀岚中峰上。唐朝高僧鉴真在东渡口本之前;曾在寺内居住和讲学,此后大明寺便成为中口两国文化交流和传播佛教的胜地。

    大明寺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一464)故称大明寺。到隋代仁寿元年(601),由于寺内建有栖灵塔,又称栖灵寺。唐会昌三年(843)塔毁,复称大明寺。至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皇帝巡游扬州时,又改称法净寺。1980年重呼大明寺。它是扬州的八大著名古刹之一。

    大明寺的原有建筑,在清代咸丰年间(1851一1861)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同治年间(1862一1874重建,计有天土殿、大雄宝殿、平远楼、鉴真纪念堂、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芳圃等殿堂楼阁。

    大明寺前有一座三间三楼的牌坊,坊前有石狮一对。寺们两旁的围墙嵌有两块巨大的石刻,东面刻“淮东第一观”,西面刻“天下第五泉”。入寺门是天土殿,殿内正面有弥勒佛像,两旁为四大天土像。出天土殿,经庭院到大雄宝殿,殿内正面供奉释迎牟尼像,背后塑有观音菩萨像,两旁为十八罗汉像,塑像质朴而有神韵。殿堂已整修一新;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出大雄宝殿往右为鉴真纪念堂。它是我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仿照鉴真在口本奈良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式样,于1962年设计的,建成于1973年。殿内安置有仿照口本所藏鉴真像制成的楠木鉴真坐像,生动地刻画出鉴真大师弘扬佛法的执着精神。东西两侧墙上是鉴真东渡事迹的绢饰画。在鉴真纪念堂前建有碑亭,正面刻赵朴初所撰碑文。殿堂两侧有长达80米的回廊与碑亭相连,构成一独立庭院,为寺院增添美景。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出家为沙弥,18岁受菩萨戒。他曾赴长安、洛阳等地游学求师,后来佛学造诣极深,55岁到大明寺讲学。唐天宝元年(742,他接受口本人唐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弘扬佛法的邀请,发愿东渡传教,但历尽艰险,前五次都失败了。直至12年后第六次才获得成功,到达目的地、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他在口本10年中,将中国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等东传,带去了灿烂的唐代文化,替口本的天平文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口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