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法源寺(1/2)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巨刹。它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原名“悯忠寺”,据记载建于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征辽阵亡将士,“收其遗骸,葬幽州城西,建悯忠寺。”当时建筑规模宏大,至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完成,历时51年。唐中和二年(882寺遭火灾焚毁,塔阁均已无存。景福初年,节度使李匡成重修,为供奉观音菩萨曾建三层巨阁,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的说法,可见其高大。但到辽代清宁三年(1057),因幽州大地震,全寺又被毁,后奉诏修复。阴朝正统二年(1437)寺僧相路再重修,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才改称“法源寺”;沿用至今。

    法源寺建筑布局严谨,庭院深邃,全寺占地面积约为67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山门内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在中轴线上的有天土殿、大雄宝殿、悯忠寺阁(又称悯忠台或观音殿)、净业堂(又称大遍觉堂)、藏经阁等。中轴线东西两面有几百间寮房。

    法源寺山门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已修饰一新。天土殿内两侧塑有四大天土像,神态威武。殿后院落宽敞,古树葱郁,花香四溢。往前便到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供奉三世佛,东西两壁有二十圣僧像。现在是中国佛教学院学僧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再往前是悯忠寺阁,是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单檐歇山顶,方形砖台基,室内顶棚砌上露明造,造型端庄,朴实无华,从正脊正吻看,似为元代末年或明代初年所重建。殿内供奉有生动秀丽的木雕11面32臂观音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阁的东西外壁两侧镶嵌有唐、辽、金、清历代碑刻,并立有经幢等。其中以唐代肃宗至德二年(757)张石矜撰、苏灵之书的《无垢净光宝塔颂》和辽代《燕京大悯忠寺观音菩萨地宫舍利函记》,都是研究法源寺的重要史料。另有(((‘}I}7忠寺重藏舍利记》和《重藏舍利记》两块唐碑,记载有法源寺的方位,对研究北京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还有金代大定十八年(1178)的《北部令史题名记》和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诗人余集、土爬等题《法源八咏》也镶嵌在东西两面墙壁上,是研究法源寺史的重要史料。

    继续在前就是净业堂,又称大遍觉堂。堂正中供奉玄类法师的顶骨舍利。这顶骨舍利为金陵长干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