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说说杂体诗(1/2)

    南朝人有不少游戏性质的诗作,比如离合诗、回文诗、建除诗、数诗、六府诗、六甲诗、八音诗、四色诗、十二属诗、药名诗、郡县名诗、卦名诗、鸟名诗、星名诗、宫殿名诗、口字诗、藁砧诗、五杂俎诗、两头纤纤诗等等,真是名目繁多,其中有的汉晋时就有了,并非创始于南朝,但南朝人颇有兴趣地加以模仿。这种种名目,后人总称之为杂体诗,并又加以模拟和发展。唐朝刘禹锡、皮日休、陆龟蒙就都有杂体诗作,皮日休还为之作了一篇序。还有专门收录杂体诗的集子,如以编撰《乐府诗集》闻名的宋朝人郭茂倩,就也编过《杂体诗集》,可惜已经失传了。这些诗并无多大意思,但颇能见出巧思。古人说:“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卫风·淇奥》)以诗为戏,也未尝不可,就像现在人们要说笑话、猜谜语一样。因此明朝人吴讷的《文章辨体序说》云:“今总谓之杂者,以其终非诗体之正也。博雅之士,其亦有所不废焉。”现在就来介绍几种:

    先说说离合诗。

    所谓离合,其实就是拆字。旧日街头测字(拆字)先生便用这法儿为人预占吉凶,混一口饭吃。它的起源是很古的,有关的故事也不少。比如三国魏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与吕安交好,每一相思,便不远千里驾车造访。有一回吕安来看望嵇康,不巧出门去了,嵇康之兄嵇喜在,便请吕安进去坐坐。吕安不入,只在门上写了个“凤”字而去。嵇喜沾沾自喜,心想人家把我比作凤凰。其实“凤”字拆开来是“凡鸟”二字。吕安瞧不起嵇喜,讽刺他是庸人。对好朋友的哥哥如此态度,一点不肯虚与委蛇,这也是魏晋名士的一种作风。这个故事很有名,唐朝大诗人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云:“到门不敢题凡鸟。”正是反其意而用之。南朝以后的故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也是位大名士,狂放不羁的人物。据说有个卖鱼出身的暴发户要附庸风雅,请他题字,他提笔便写“玉衡”二字。旁人讶其高雅,他却说那是“鱼行主”呀。这也是拆字的玩意儿。

    至于将这种方法用到诗里,最早的当是汉末的孔融。他有一首四言《离合作郡姓名诗》,凡二十二句,隐着“鲁国孔融文举”六字。比如开头四句:“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驰张。”“渔”离去“水”为“鱼”,“时”离去“寺”为“日”,“鱼”、“日”再合成“鲁”字。先离后合,故谓之离合。

    不过孔融这首诗做得还嫌生硬。南朝人做离合诗的较多,有的比较好,如南齐王融的《离合赋物为咏·咏火》:

    冰容惭远鉴,水质谢明晖。是照相思夕,早望行人归。

    “冰”去“水”为“”“是”去“早”为“”,合成“火”字。而诗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