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吴均的边塞戎旅诗(2/2)

之地。尤其可以见出诗人急于求进之心。类似的感慨,后来在唐代边塞诗中屡见不鲜。

    但是吴均仕途并不得意。梁武帝天监初年,柳恽为吴兴太守,请他做州主簿,这时他已三十多岁了。柳恽爱诗,于是天天和他一同唱和。二人相得虽欢,但主簿之职未必能让他满意。后来又做过藩王的记室、国侍郎一类的官,地位不高,他并不满足于此。可是由于出身微贱,可以说天生就难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偏他又志向很大,因此其诗中也就常常流露失望与不平。边塞戎旅之作中也是这样。比如《从军行》说:“男儿亦可怜,立功在北边。……微诚君不爱,终自直如弦。”东汉顺帝末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吴均用此语,包含着愤慨:因为正直而不被君王所宠爱,但终亦不改其正直之行。《赠别新林》说得就更明白:

    仆本幽并儿,抱剑事边陲。风乱青丝络,雾染黄金羁。天子既无赏,公卿竟不知。去去归去来,还倾鹦鹉杯。气为故交绝,心为新知开。但令寸心是,何须铜雀台?

    这可以说是仕宦失意的决绝之词。官场的旧友并不真正相知,那就和他们断绝交谊,而向着新知披肝沥胆。人生得一知己已足,何必与那些显贵一起,参与皇王高宴?这当然是所求不遂的牢骚话。

    吴均后来以诗文俊才,被推荐给梁武帝,做到奉朝请的官。他想要著书不朽,打算撰写《齐书》,便向武帝求借政府所藏资料。武帝不许,他便私自撰成奏上。偏又不懂得为尊者讳,武帝读了很生气,便挑毛病将他辛辛苦苦写成的书稿焚毁,还免去其职务。所以,他终其一生是不得意的。

    关于他的边塞戎旅之作,还有两则轶事流传。一是北齐阳玠松所撰《谈薮》(书成于隋代)中说,梁武帝因他《古意》诗中有“何当见天子,画地取关西”的豪语,便挖苦道:“天子今见,关西安在焉?”他默然无语。(据《太平广记》一九八引)另一则是唐代刘□《异纂》所说:吴均诗“多慷慨军旅之意,”当被侯景围困在台城时,朝廷便向他问计,他怯懦不知所答,讷讷地说:“愚计速降为上计。”这两则轶事都是挖苦他徒作豪言壮言,后一则近乎诬蔑。吴均卒于公元520年,梁武被困台城时,他已逝世三十年了。前一则恐也难以相信。不过这些传说,倒是表明其边塞戎旅之作在当时确实有名。边塞诗是他立功求名的意气所寄,但毕竟是诗,怎能要求一介书生将他那些豪语落实为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