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女中之丈夫(2/2)

一位纤弱的妇女,却胜过满朝的文武大臣,这在当时确是很难能可贵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牧斋晚年对屈辱失节有所反悔,恐怕和柳如是这位贤内助不无关系。清朝统一中国之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福建隆武政权、西南永历政权,特别是雄踞沿海一带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抗清部队,和清政府展开积极的对抗。柳如是一直注视着反清复明事业的发展,并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

    顺治十六年五月,郑成功为牵制清兵对永历政权的围攻,约张煌言会师北上,接连攻克瓜州、镇江,直迫南京。水师的节节胜利,使郑成功滋长了骄傲轻敌的情绪,不幸中了清总督郎廷佐假投降之计,结果遭伏兵袭击,损兵折将,不得已于八月弃瓜、镇,退出长江,一次很有希望的北伐以失败告终。自从郑成功率水师浩浩荡荡进入长江之后,牧斋夫妇曾把复明的期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江豚显然暗喻郑成功水师。“为报新亭垂泪客,好收残泪览神州”。水师的胜利,使牧斋夫妇感到欢欣鼓舞。郑成功在南京受到挫折,他们认为局部的失败不必过分计较,而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由来国手算全棋,数子抛残未足悲。小挫我当严儆候,骤骄彼是灭亡时”。而水师最后失败退出长江,使他们的希望破灭,又陷入无限的悲愁之中。

    郑成功这次北伐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反清复明事业的成功。果然,北伐失利之后不久,永历政权在内外夹迫下无法支撑,很快就瓦解了。反清复明的斗争因无强大的武装力量作为后盾,也就难以为继,遂转入低潮。因此,柳如是对郑氏的北伐尤为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有《后秋兴之三》诗为证:

    闺阁心悬海宇棋,每于方罫系欢悲。乍传南国长驰日,正是西窗对局时。漏点稀忧兵势老,灯花落笑子声迟。还期共覆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

    牧斋在诗题下自注云:“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很显然,这组诗是为柳如是而写的,而且写于郑成功水师失败之后。诗人对爱妻此时此地的心境十分了解,诗中以棋作喻,抒写情怀,把一位深居闺阁、情系海宇、悲欢与共的妇女形象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出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半有这样的经验,对某件事的期望值越高,一旦达不到目的,接踵而来的失望也就越厉害。郑成功失败的阴云笼罩在他们的心上,诗中飘荡着一股难以明言的哀愁。但他们没有被失望的狂涛所淹没,“还期共覆金山谱,桴鼓亲提慰我思”。诗的结尾表示有朝一日能像韩世忠、梁红玉那样共同抗击敌人,这无疑传达出柳如是的心声。

    柳如是从劝牧斋杀身以全节,到不愿和新朝合作,到支持反清复明活动,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伟大气魄。所以有人称赞她为“女中之丈夫”,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