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女祸(2/2)

**的现象。这几句诗,并不像前人所说的那样,可见“明皇(玄宗)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官军何预焉”(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中自诛褒妲”,只是说杨妃是被唐朝军队自己杀的,不像褒姒、妲己那样,死于敌方之手,和唐玄宗并无关系。诗中没有一句称颂玄宗,就是很好的说明。陈玄礼身为禁军主帅,却鼓动将士,要胁君王,殊失人臣之礼,杜甫非但不加指责,反而肯定了这次兵变:“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北征》)可见,杀杨贵妃、杨国忠的,并不是唐玄宗;为民除害、挽救国家的,也不是唐玄宗。事实上,先有了桀、纣、幽王,才会有妹喜、妲己、褒姒。杜甫既说杨妃是妲己、褒姒,实际上也就视玄宗为桀纣之君了。“唐家六叶太平能,宫艳醉骨恬无忧。阿荦(指安禄山)诟天翠华出,模糊战血腥九州。……今日奔亡匪天作,向来颠倒皆庙谋。忠骸佞骨相撑拄,一燎同烬悲昆丘”(宋祁《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宋祁读了杜甫的《北征》诗,认识到引起安史之乱,致使四海残破、百姓疮痍的主要原因,全在玄宗全盛之时朝廷谋划颠倒,君臣醉生梦死,而不是杨妃一人的蛊惑,可谓深得杜甫的诗意。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根”(赵翼《梓泽园》)。夏桀亡国,是因为妹喜妖冶;商纣**,是由于妲己淫荡;周幽王被杀,则应归罪于褒姒的媚惑。在历代皇朝衰亡的时候,只要当时有一个女子得到过分的宠爱,导致衰亡的责任,就必然会落到她的头上。杨贵妃也难逃此责。她生前恃宠奢淫,结果血溅黄土,也可说是咎由自取。但她在马嵬为保障玄宗安宁所作的牺牲,似乎还远远不够,即使死后,仍得为维护玄宗的名誉继续作出牺牲,将恶名永远顶下去,这就未免有些不公了。“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主贤则共其荣,主否则先受其祸”(《新唐书·外戚传》)。这几句话同样可用于妃嫔。玄宗宠爱杨妃,可谓极矣,但结果却只能违心把她杀掉,这真应了孟子的一句话:“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孟子·尽心下》),不是杨贵妃造成了唐王朝的兴衰,恰恰相反,倒是唐玄宗一手造成了杨贵妃的命运。

    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即杨贵妃被杀后九年,吐蕃入侵。当时宦官程元振专权,妒贤害能,外面的将领,心怀疑忌,竟没有一人带兵前往救援,致使代宗像玄宗当年一样,狼狈出奔。杜甫当时在梓州,写了一篇《冬狩行》,深致其慨:“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如果说周幽王以宠爱褒姒以招来犬戎之祸,唐玄宗以宠爱杨妃引起安史之乱,那么,杨妃已经被杀,而皇帝依然出奔逃亡,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看来造成国家祸害,必定还有在女色之外更深刻的原因。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王,作为帮助君王管事的大小官吏,能不深悔其祸,承担责任、严以律己、痛改前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