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忍与不忍(1/2)

    “忍”这个字,按照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方法)的道理,应该是形声字,即上部的“刃”表示读音,下部的“心”表示意义范围。但从小就听到一句格言:“忍字心头一把刀”,那是把“忍”字当会意字来看。民间对“六书”的学问不太讲究,不过是借“忍”的字形说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这真是忍到底了。

    也许可以说:没有一种文化,比中国宋代以后的文化更强调忍耐的重要。汉、唐人并不乏豪迈之气,“乘长风破万里浪”,常常是人们所向往的人生境界。李白的诗,动不动就要上天入地,狂呼大叫世道不平;就连以苦吟闻名的诗人贾岛,也会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到了宋代,情况大变。就以最有豪气的苏轼(东坡)来说,他被贬谪到当时尚属荒蛮之地的广东,却能够安慰自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著名的《念奴娇》词,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豪迈的句子起调,最终却归结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显出灰心丧气的样子。明代的统治思想,就是宋代理学的变本加厉,对“忍”的宣扬也更普遍。著名理学家陈白沙有《忍守箴》,说:“七情之发,惟怒为遽,众怒之加,惟忍为是,当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励。”在通俗小说里,也常常教人忍耐。《警世通言》中有一则《苏合县罗衫再合》,把酒、色、财、气描绘成四个诱人上当的女子,教人“忍气饶**自消”。

    奇怪的是,历来宣扬忍让哲学的诗文,无过于唐寅的《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道人何处未归来?痴云隔断须弥顶。脚尖踢出一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天风泠泠山月白,分明照破无为镜。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韩信胯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囫囵吞却栗棘莲,恁时方识真根本!

    这诗用铺张的笔法来写,所以很长。但为了全面地了解唐寅此人,也就不嫌麻烦,全部照录了。开首一部分都是大俗话,中间一节却是讲禅宗的微妙道理:种种世俗的欲念,如同一片凝滞的“痴云”,遮掩了人的灵根(“须弥”本是佛经中所说圣山,这里指人心中本有的妙境)。只要打破“忍”字一关,人心就化为一片空明,如梦初醒。“君不见”以下,列述圣贤忍耐的例子。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