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柳永因词谒孙何(2/2)

写到孙何自己,同时全词又经过楚楚婉转动人的歌喉一唱,果然,引起了孙何的兴趣。孙何一打问,楚楚说,这词是柳七写的。孙何马上想到了他和柳永以前的交情。于是立即召柳永入府,阔叙往日情谊,共度中秋良宵。

    柳永这首词的确写得很好,之所以能打动孙何,首先在于它所独具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了传世名篇,也成了柳永的代表作。据说词中描写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由此还引发了金主南下攻宋,想夺取杭州的念头。正因为此词写得好,又兼有一段文人的风流韵事,所以,自宋代起,不少笔记小说、诗话、词话中都记载了这个故事。如杨湜《古今词话》,罗大经《鹤林玉露》,陈耀文《花草粹编》,蒋一葵《尧山堂外记》,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等等。各家所记虽不尽相同,但却基本相似。以上所述就是出于宋杨湜的《古今词话》,他也是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人。但据近年有些学者考证,孙何没有当过宰相,而他在做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的时候,柳永才只十五岁,正在家乡崇安县攻读诗书,二人不可能成为布衣交,因此,说此词为柳永因楚楚而见孙何是不可信的。这一考证似较有理,但是,此词是为柳永为拜谒钱塘守帅而作却是事实,是大家都承认的。而且,此词打动了钱塘守帅也是事实。我们应由此而引出的结论是:好的艺术作品总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点,也是不朽之作能够永远流传、享有盛誉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