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白居易诗误佳人(2/2)

盼动情,不料白居易和诗至此,却余兴未尽,提笔又补了一首绝句: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这首诗大意是:张建封当年挑选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不惜代价,又教她们歌舞,一旦张建封死去,却没有一个人追随他去。不料盼盼接读白居易的几首诗,又读了这首绝句,反复吟味,痛苦流涕,忽有所悟;说:“张尚书死的时候,我并不是不能陪他去死,我真想去陪他死,但我一想,如果这样做了,百年之后,人家会由此认为他重女色,以致要自己的妾陪死,这样反而玷污了他的名声,所以我没有这样做呀!”于是自己又写了一首和白居易的诗来辩解说: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此诗大意说:自从我独守空楼,终日愁眉不展,面形与身体已经是犹如春后的牡丹一样枯瘦凋残了。想不到你不理解我对张建封的真挚深情,竟说我不随他死去。此诗写后不几天,盼盼每天嘴里念叨着二句诗:“儿童不识冲天物,谩把青泥污雪毫”,说别人不理解她,含郁悲愤,不几天也就死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问题出在白居易后来写的那首绝句上。盼盼认为其中的“一朝身去不相随”是责怪她没能陪葬。而白居易的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诗意来看,一是他也许是说盼盼,二是也许讲别人来反衬盼盼的痴情,三是也许从张建封的角度来感叹,其中也许有冷静观察人生后的感慨,总之,可以有几种理解,即使他是说盼盼,也似乎没有责怪的意思,此诗的真正含意是白居易在当时写诗时对此事的心理感受所包涵的全部意蕴,其所有内涵恐怕只有他一个人才说得清楚,这是“文本”。“诗无达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盼盼作为读者,她则必然如此去想,以至含郁而死,这也许是白居易写此诗时所始料不及的。他没有预料到客观后果,主观的诗人与客观的读者的差别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