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如何修证佛法 > 《如何修证佛法》 第24讲

《如何修证佛法》 第24讲(2/2)

行,还没有到成佛之果。如此等等,弥勒菩萨把修行的次序功夫,统统告诉我们了。自己要多作研究。

    修定的时候,楞严经中谈到五十种魔的境界。现观庄严论中告诉我们,有四十六种魔境界。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若于加行生住圆满随一留难之魔事,是加行过失相界。从未入道乃至七地,修加行之过失有四十六种魔事,依自违缘有二十种。

    修行有时会碰到障碍,这些障碍就叫魔境界。比如你打坐坐得好,突然家里有事,或者感冒生病了,障碍多得很。不修行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越修行,事情越多。因为福德资粮不圆满,所以障碍重重。在四十六种魔境界中,其中有二十种是依自违缘而来,要特别注意检点。

    所以佛法是要我们随时检查自己,随时提高自己的警觉,差一点都不行。所谓正与邪,佛与魔,有时候连一线都不隔。弥勒菩萨在这里,分析得清清楚楚。

    这四十六种魔道的境界,主要是就见解而言,并不是像一般所讲的有个魔,或有个鬼的那种魔的观念。

    由于色等转,尽疑惑无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这一句偈子非常重要。学佛的人有一个重大的测验,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转了多少,自己有数。如果色身的业力还在粗重的范围,轻安没有发起,纵然你的境界再好、见地再高,你的什么无念清净啦,见到空啦,都是假的,靠不住。而且大家的功夫多半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如隔日发寒热病一样。今天发寒,明天发热;今天好一点,明天又掉了;过两天又捡一点回来,忽然又不对了。像打摆子一样,一阵冷一阵热。都靠不住,因为色身的业力没有转。但是,由于色身转化的原故,没有了疑惑,这个时候,安住善法,才得自利利他,才足以为人师。

    于他行施等,深义无犹豫,身等修慈行,不共五盖住。

    修行人要自我测验,自利利他。一切善行,都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做起。其实这当中,任何一点都很难做到,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有十块钱,布施两块钱容易;你只有一块钱,布施一块半才难。佛经说: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不过真布施的人多半是穷人,因为世界上只有穷人比较同情穷人,自己不穷就不了解穷人的痛苦,所以真正的菩萨心肠,是在这种地方。

    行、施等都是很难的,这些道理很深,不是一般随便说说而已。见义就要勇为,毫不犹豫地做去,要修最慈悲的行为。学佛基本要学慈悲,可是没有人真发起慈悲行。不要说行为,心理转变都很难,这个功德不圆满,空性不会见得透彻,这也是呆板的道理。

    不共五盖住,贪瞋痴慢疑为大五盖,真修行的人,决不能与五盖并存。你是佛,就不是魔;你是魔,就不是佛。两者不能通融的。

    摧伏诸随眠,具正念正知,衣等恒洁净,身不生诸虫。

    随眠烦恼跟着你,缠着你,使你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好像在睡眠中一样。要把这一切心理烦恼摧伏,五十一位心所发出来的作用还很多,都要一一摧伏。

    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要注意卫生,像菩萨们,都打扮得很漂亮,除了头陀以外,在家菩萨都是庄严其身。

    心无曲杜多,及无悭吝等,成就法性行,利他求地狱。

    心里无邪曲,要行头陀行。并且要有利他之心,同地藏王菩萨一样,牺牲自己,专门利益他人,敢向地狱去度众生,地狱众生不度完,宁可不成佛。要有这个精神才可以学佛。

    非他能牵引,魔开显似道,了知彼是魔,诸佛欢喜行。

    瑜伽师地论讲四十六种魔境界。实际上魔对我们哪有办法!魔绝对魔不了人,是我们自己把魔骗了来。我最近作了一首诗:

    一灯丈室念初平梦里江山倍有情

    八万龙天齐问讯大千世界步虚声

    欲坚道力凭魔力自笑逃名翻近名

    去住无由归不得举头朗月又三更

    真想考验自己的道力,要凭魔力。所以弥勒菩萨也说,魔开显似道。真正的魔道很厉害,几乎完全同佛法正道一模一样,有时候假的往往比真的还真,所以往往魔道与佛道很难分别,这个要靠智慧。

    由此二十相,诸住暖顶忍,世第一法众,不退大菩提。

    把这二十种不同的路子搞清楚了,你才可以开始打坐修行,才能做到安住于暖、顶、忍、世第一法里。再进一步,四加行修成了,才能够到达不退转,大彻大悟的境界,证得大菩提。

    下面这一节,仍在尽量的简别魔境,魔智与道智的差别:

    此处之四魔体性,五蕴魔谓五取蕴。烦恼魔谓三界一切烦恼。死魔谓不自在而命断。天魔谓障碍修善之他化自在天众。

    魔境的性质有四种。

    第一种自己本身的魔最厉害,就是我们生命带来的“五蕴魔”——色受想行识。今天感冒,明天发烧,这里痛,那里痒,这就是色蕴魔随时在障碍你。色蕴不转,感觉上的不舒服,都是魔境界。这五蕴魔是五取蕴。

    什么是五取?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取,是你在执着自己,我们有这个生命,把这个身体执着得很厉害,原因是由我见、身见来的,都是要自己活得长久,五取蕴就是魔。

    第二个是“烦恼魔”,就是一切心理状况,一切心理、思想都是魔。

    第三个是最可怕的“死魔”,随时威胁你,他要你的命,你就随时会死。学佛的人能脱离了生老病死的有几个?这是什么道理?这里头是个大问题。要跳出生死,来去自如,自己绝对可以做主,除非有道有功夫的人才可以做到。比如曹山祖师,徒弟要他多留几天,他就多留几天。再如儒者罗近溪也是一样,都有破除死魔的本事。所以说死魔不自在而命断,你自己做不了主,它几时来,那个功能就几时到,你立刻就要走。当你能做得了主时,始知我命不由天。这不是吹牛的,要定力,要功夫才办得到,自己这条命,才的确可以不由死魔所支配。

    第四个是“天魔”,这是外来的,障碍你修善行,今天这个世界都是魔境界的世界。换句话说,被物质文明迷惑的,也是魔境界,这些都是他化自在天天魔的变化。

    这些魔境,如果以禅宗的一句话来表达,更简单明了:“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任何一个念头,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天魔。整天脑子昏昏沉沉的,则是阴魔。

    由彼等能障不死涅盘故名曰魔。佛法所说的魔,就是一切能障碍你证得涅盘之道的境界。

    小乘证见道位,于三宝所获得证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注意,修行打坐,做四加行功夫,只要证到小乘果的见道位——念空,念头真正到达空的人,就是于三宝所获得证信,的确见到真空了。以这小乘偏空之果,也能降伏了粗分的天魔,不一定要证到罗汉境界才降伏天魔。只要念头一空、一定,证到这一点,就可以降伏天魔。

    得有余依涅盘时,永断一切烦恼,故降伏烦恼魔。

    达到有余依涅盘时,身心皆空,完全清净,虽然是有余依涅盘,阿赖耶识根本也没有断,但是,已经可以降伏一切的烦恼魔。一切妄念不起作用,就是烦恼魔断了。

    若证俱解脱阿罗汉,能加持寿行,得自在故降伏死魔。

    道家经常讲长生不老,有没有这回事?学佛的人一听就斥为外道。乱批评!佛经上也告诉你有这回事。证到大阿罗汉果,寿命可以自己做主。比如佛经里头有句留形住世,佛吩咐四大弟子,迦叶尊者、罗睺罗尊者、宾头卢尊者、君屠钵叹尊者等,受佛授记留形住世,等待下一劫弥勒佛到来。

    有一种方法可以请宾头卢尊者来。从前在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的丛林下常会有这种事,有钱的施主们来打千僧斋,供养一千个和尚吃一餐素斋,再送每人一块银洋。和尚一听打千僧斋,老远都赶了来,吃一餐好的素斋,又可拿红包。这时候,我们这位大师兄宾头卢尊者会来,他来时没人知道,不过他走后会告诉你,证明佛法是真的,只是过后才让你知道。

    你只要好好修行,证到了解脱阿罗汉果,能加持自己的寿命,可以得自在,你爱走就走,不走就留下,降伏了死魔。这个魔最难降伏,真不容易,要得到阿罗汉果才行。

    所以大家问我:怎么样叫报身成就?做到能降伏死魔,当然报身就成就了,做到这样才能祛病延年,任何疾病都能去得了。

    证得无余依涅盘时,尽灭惑业所感有漏取蕴,降伏粗分五蕴魔。

    达到无余依涅盘的时候,粗分的五蕴魔降伏了。

    方才我们介绍的是小乘的修证次第,现在让我们看看大乘的情况。

    大乘证得不退转相,于三宝所获得证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达到不退转地,就是得到真空生妙有不退转智时,那些粗分的天魔境界,可以降伏了。

    得八地,已于无分别智得自在故,降余粗分三魔。一直修到了八地,得到了无分别智,才能降伏粗分的另外三种魔境。

    微细四魔者,谓依无明习气地及无漏业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细蕴魔。到了大乘境界,除了降伏那些粗分的四种魔境之外,还要注意检查、降伏那些细微的魔境。

    什么是微细的魔境呢?无始以来,我们思想生命的无明习气的根,得了道以后,配合生起了意生身,可以出阳神、出阴神。如果这些阴神、阳神不是大彻大悟后生起的,而只是夹带了一种**,由一种希求心而生的,这个意生身,就是微细的蕴魔。

    大乘菩萨道的魔境,微细得让你分辨不出来。当然大家修持还不到这个境界,不懂得真正的意生身,那是菩提道的成果,法报化三身成就。重点在:依无明习气地及无漏业所起之意生身,这个意生身就是微细的五蕴魔,换句话说,也是由我见我执来的。人舍不得自己,空了不干,总要抓住一个幻化之身。

    无明习气地,即微细烦恼魔。

    人的根本无明,连自己都不知道,只要最后一品无明习气还在,就有“微细烦恼”。随便讲顿悟,什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果拿教理来讲,这正是无明习气的烦恼魔。注意,所以说“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别说你做不到,即使你做到了,你还见不见?说不见,你在昏沉中——烦恼魔;说见,你早有一个见了;你说我两样都不是,那你是什么?向上一路请你道来,道不来,按下水去,这是船子德诚禅师的教育法。

    所以古代的大禅师们,通宗的,一定是通教理,自己对自己检查得非常深入。既然你通宗,悟了,悟了你就懂,佛境界无所不知,你还有不知的,那就不算悟。儒家都讲了,“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何况出世法学佛呢!

    不可思议变化生死,即微细死魔。

    刚才讲大阿罗汉才能了脱生死,破了死魔。什么是死魔?即使你活上五百年或一千年,还没有破了死魔,还在变易生死中,只是把分段生死拉长,仍要受变易生死所左右,属于微细死魔之中。

    微细两字要注意,你自己都不知道,检查不出来,假定这个检查得出来,你的般若智慧就成功了。佛者觉也,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是。自觉很不容易,自己的心理烦恼等等,起了一点点都要能够知道。

    欲超彼三魔凡能作障之法,即微细天魔。

    在修行的过程里,凡是使我们不能跳出前面这三种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的所有障碍,就是微细天魔。比方说时代的变化障碍了你,不能修了,这些就属于天魔引起的。乃至自己造作出的环境,障碍了自己修道,也是天魔的关系。这些境况,无形中把你拉到另外一面去。

    降伏微细四魔,是法身功德。故降伏微细四魔与成佛同时也。

    这里要特别注意,降伏自己内在非常微细的四种魔,是靠法身的功德,在成佛的同时,才能彻底降伏微细四魔。说到这里,我要问大家一句,禅宗的破三关、大彻大悟又是什么情形呢?对这些经典没有研究,不要随便讲悟,真正的悟与这里所讲的情形是相同的。

    现观庄严论略释卷四,顶现观品第六之二:

    是对治修所断种子之能治种类大乘随现观,即修道顶加行相,界唯在修道。此说修道菩萨,由加行与根本二门入超越等持,谓俱灭尽定等次第定。

    大乘修定的方法:先修往上顺行与下还逆行二相之狮奋迅三摩地为加行。顺行,由凡夫而到达声闻、缘觉。由人道而修天道,天道而修声闻道,由修声闻道而修缘觉道、菩萨道,节节向上。

    什么叫狮子奋迅三昧?狮子要吃动物时,两腿一蹦,出了最大的力量,最快速的动作,形容成道顿悟。狮子奋迅三昧,是大乘顿悟的路子。

    次乃进修超越等持之根本故。顿悟了,见道以后才开始修道,修道是超越等持定慧的力量。

    其修根本时,先从初静虑直往灭尽定。

    修根本的时候,先从初禅开始,连贯的四禅八定都不能缺少,都要修到,直至灭尽定。

    全无超越修一返,在这当中,修大乘道的,由初禅到四禅八定,最后修灭尽定。理是顿悟,功夫是渐修的,一步一步不超越等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走。说自己悟了,结果功夫没有到,你骗谁?欺天乎!

    次于八定间杂灭尽定而修一返。谓从灭定起入初静虑,从初静虑起仍入灭定。

    其次,修成功以后的人,见道以后修道,功夫也到了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功夫随便你玩耍,或者两腿一盘,马上进入灭尽定,等一下境界又进入初禅去了。下面就告诉我们随便玩耍。

    楞伽经也说,大乘菩萨悟道以后修道,到家了以后,十地菩萨有时也到初地菩萨境界随便玩玩。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件事,经典上讲,佛入定无所不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时,一切色,一切音声,如掌中观庵摩罗果,看得很清楚,佛都知道。但是有一回,佛在恒河边打坐,一大队马车经过,声音吵得弟子们都坐不住了,结果他老人家还在那里打坐入定,等他出定的时候,张开眼睛一看,咦?怎么旁边路上都是泥巴、马蹄印?佛是不是入昏沉定去了?当人入初禅定的时候,蚂蚁叫都听得见,怎么佛听不见呢?这个道理说明了什么?在佛就不是昏沉,不是无明;在凡夫绝对是昏沉,绝对是无明。悟了道的人,由初禅到九次第定随便挑,一切得自在;没有见道,没有修道成就的时候,纵然入定,全是自己不能做主,都叫做打妄想、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