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宗镜录略讲 > 《宗镜录略讲》 第71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

《宗镜录略讲》 第71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1/2)

    所以《法华经》云:“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又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法华经》上说,要想成佛必须先修禅定。禅定并非禅宗,二者有所差别。由禅定中得到智慧的力量、得到法身、得到佛法净土,此称法国土。比如净土宗阿弥陀佛的净土,即是法国土。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法师弘法的人,要想度一切众生,必须定力、慧力庄严。所谓庄严,不是现代建筑的装潢气派,那是假庄严;真庄严必须定慧成就,才有资格度一切众生。

    《华严经》颂云:“众生惑见恒随缚,无始稠林未除翦;与志共俱心并生,常相羁系不断绝。”

    颂和中文的诗一样,有长短句。为什么祖师们作的经偈叫偈而不叫诗?因为以文学标准来说,偶不合音韵,不够诗的标准,但是格式又像诗,所以另创一名叫偈,白话、文言均可作偈。

    “众生惑见”,惑、见是两个名词。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悟道?因为有惑,被迷住了,不知道就是惑。惑有见惑、思惑。见惑就是现代所讲的主观的成见、意见或观点;被见惑所困就是所谓的“我见”。思惑是贪瞋痴的妄念不能清净、被障碍住。见、思二种惑构成了习气,习气就是结使。人的主观成见和私欲用惯了便成“结”,久而久之使意识思想形成一种形态,而且非常坚固。以心理行为做严格的分类,这种结使有九十八种之多。结使不能断,连小乘的果位都证不到,不要说大乘的菩萨道了!惑也叫惑业,这个业力永远把你捆绑住。学问越好的人,见惑越厉害,也越难成道。那学问不好的呢?是水泥一坨,头脑不空灵,思想没有智慧,属于思惑中的无明、愚痴重,因习气业力转生使脑子笨,也没有办法成道。

    “恒随缚”,一切众生永远被惑见捆绑住。所以说究竟成佛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念转变,万法唯心。

    “无始稠林未除翦”,无始以来的惑见象原始森林一样,浓浓密密、一重重地把你遮住,使你上不见天日。每一个人生来习气不同,观念不同。有些人爱笑、有些人爱哭,有些人爱骂人、有些人喜欢恭维人。 个性不同,各有习气,这都是无始以来惑见的稠林把你罩住了!所以修行要转识成智,此习气转不了,没有希望的。

    “与志共俱心并生”,无始以来,不只此生,多生累劫惑见的业力,配合意志共同与生命俱来。每个人的个性在末出娘胎时就已经有了。有些老妈妈生孩子的经验多,就知道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些孩子在肚子里开运动会,拳打脚踢,有些个性很文静;有些哭爱闹的连母亲的的情绪也受影响。

    惑见的碉林与生命的意志俱来,和后天的心理作用并生,跟着生命而变化。所以学佛的人把现有的心理习气转变了还不算数,最难的是把无始以来习气的根转变过来,才算成功,这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把你关在这里打坐,坐二、三个月,一天到晚瞪起眼睛看着你,你蛮乖的,那是假的,无始以来习气的稠林去不掉的,遇缘进发,碰到外在环境一变又爆发了。

    “常相羁系不断绝”,无始以来这股习气、烦恼,永远把你羁绊住,断不了,使你跳不出生死。

    但唯妄想非实物,不离于心无处所。

    同学经常问妄想怎么去?妄想不是一个东西,妄者虚妄也;虚者不实在,它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实在的、假的。我们思想本身就是空洞的,所以叫妄想。既然是妄想,你何必再费事想办法去除妄想?这叫吃饱饭没事做,你想另用一个方法去除妄想,也是一个大妄想。可是有些水泥做的脑子,他就是点不通。当法师的只好因材施教,告诉他先吃素七天。来问法时,洗澡洗干净,带些供养来,跪着,慢慢求。过三个钟头再传你一个法,法多得很,爱怎么传就怎么传,然后慢慢去妄想。其实是拿一个大妄想给你。你抓住大妄想,觉得小妄想清净,还以为有效、有进步!人不自欺就欺人,再不然被人欺,根本就是妄想。

    所以,《华严经》告诉你,只是个妄想,妄想的本身非实物,它不是一个东西,这句话不在我这里哦!在经典上。

    妄想怎么来的?“不离心无处所”,妄想唯心所生,妄想本身就是个妄念,你求佛修道做功夫就是一个大妄念,已经被自己欺骗了!一个人好好地活着做什么功夫呢?打通任督二脉,眼睛看什么境界,那不是学神经吗!这些都是唯心所生,你自己被心所骗。所以佛经告诉你“不离于自心”。那么,心在哪里呢?此心无处所。

    道家有些修法说是传你一个道,或者守窍、守肚肠、守丹田。女人守丹田是大危险,容易月经错乱,严重且有血崩之虞,不要乱搞!据我所知,有一些地方乱传!这里是个什么道(指肚肠)?这里是白骨一砣;是肠子,最脏的地方。如果道在这里,我的肚皮算便宜一点卖给你!不要自己欺骗自己!道也不在身体上,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心在哪里?无处所,没有-个固定的位置。说道应该从某个地方开始修已经错误,那是自欺欺人的玩意儿。所以劝各位要看佛经,看了自然懂,自然知道方法:不离于心。

    定功有进退智慧无生灭

    禅定境排仍退转,金刚道灭方毕竟。

    佛告诉你真话!其实妄念几时去得了?我们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见、思惑去不掉。不要着急,要慢慢做功夫,定力深了,才能排除这些妄想。不过,别以为定力深了,心境绝对清净时就成道了!注意佛经告诉你的话:“仍退转”,靠不住的,仍然会退转的,非到达八地菩萨以上才不退转。所以说,即使到达禅定的境界,一念清净,还会有退转时,况且你还有心呢!守着这个身体这里搞那里通,那是道吗?那是在打大妄想,把有限的时间、精神耗在修身体上,爬来爬去,你是变蚂蚁还是变什么?又想转河车引导,没有用的,非出毛病不可的。

    真正成佛,心念绝对纯净、纯空,明心见性,要到金刚道灭才行。菩萨从初地、二地……到十地还不算数,十地以后要得金刚喻定。什么叫金刚喻定?如金刚之颠扑不破,到六道打滚度众生还在定中,永远不破、不变。金刚道灭除一切烦恼时,就到佛的境界,佛境界无修无证,用不着修,也用不着证,自然无惑了。所以到了第八地以后无功行道,不需要用功,自然在用功。但是八地无功行道还不算数,到达了金刚喻定以后,得了大定、大智慧,到达无修无证,灭一切苦,度一切烦恼,才算登彼岸,才是“金刚道灭方缘起竟”。这是永明寿禅师引用《华严经》的一段话,接着又引用《大涅盘经》。

    不迎佛骨却参禅的韩愈

    《大涅盘经》云:“定慧等学,明见佛性”。又云:“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要想明心见性成佛,除了修定修慧,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是佛在《大涅盘经》告诉我们的话。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学佛为什么要先修定?好比修定为什么要先打坐,打坐并不是修定,也不是真正修道,只是开始练习修定。定并不一定打坐,你看阿弥陀佛是站着的,站着也能定;跳舞姿势一摆也可以定;讲话、走路也可以定,无往而不定。不要以为打坐闭眼才叫定,如果只有打坐才叫定,我劝你别修了,拿一块泥巴捏一个泥人坐着,几千年也不会动。大家要把定的道理搞清楚。

    “先以定动”,为什么定要用个“动”字?动者,动摇习气的根本。在思想领域中,烦恼、妄想污浊龌龊,先用定把它净化,转化习气,使习气动摇,所以叫“定动”。那么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靠智慧,定到极点,智慧成就,业根拔掉。此乃“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这八个字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有一段有名的公案。唐宪宗信佛,但是不懂佛法,只是宗教情绪的迷信,耗费无以数计的人力、财力,从印度迎佛舍利供养。韩愈站在儒家立场批驳,为了一个死了的老和尚的一块骨头而动员国力浪费公帑,如果把那些钱用来替国家作社会福利,可以办多少事啊!韩愈反对得并没有错!然而唐宪宗听不进去,把韩愈贬到边疆,其实他规规矩矩并不反对佛,只是反对当时的佛教与和尚。韩愈到了潮州,与悟了道的大和尚来往,并且供养和尚三件衣服。两人为友,不谈佛法。一日韩愈向大和尚求道,大和尚默而不语。韩愈不明其意,小沙弥三平看韩愈年纪大蛮可怜,为他解惑,在禅床敲三下,韩愈仍不懂,三平便告诉他:“先以定动,后以智拔”。韩愈感谢不止,说在小和尚处得了一点好处。师父一听,拿起棍子要打徒弟,骂他多嘴,怪他讲得不好,因为这个是理,到底韩愈未悟入,讲理没有用。

    业力与定力拔河

    《大智度论》云:“禅定为父,智慧为母,能生一切导师。”

    很多人问准提佛母是不是女的?佛菩萨没有男女相,那为什么称佛为妈妈?佛母者,智慧为母,大智慧成就。所以学佛修道最后的成就不是功夫,是智慧;智慧不到,不会成就。功夫是修出来的,靠不住的,凡修得成功的东西就坏得了!只有一个东西不会坏:不生不灭的大智慧,也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讲不生不灭的大智慧。修行要先由禅定开始修,“禅定为父,智慧为母”,只有禅定与智慧能生一切导师,导师就是佛,众生之所以能够成佛,非修定得慧不可。

    又云:“以业力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