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宗镜录略讲 > 《宗镜录略讲》 第54章 无花休怨春

《宗镜录略讲》 第54章 无花休怨春(2/2)

伟大。只要你专一,随便怎么画都灵!学画符念咒的有一句老话:“不会画符,为鬼所笑”。画符降鬼,符不会画,鬼都笑你。有些符字很多,而且还有上古时代的字,术者都要认得会写,他一枝笔拿来哈一口气,呼吸闭住,一口气就把这符给画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第二个思想,必须全神贯注在这枝笔上来画符,这张符才灵。我们诵经、持咒的道理也一样,所以以止安心有如此的重要。

    如何开发记忆力与智慧

    又善男子。如天元旱。河池意干。万卉焦枯。百谷零落。婆伽罗王。七日构云。四方淫雨。大地沾洽。一切种子皆萌芽。一切根株皆开发。一切枝叶皆郁茂。一切华果皆敷荣。

    这里说明修止是学佛的第一步,等于夏天大旱到处一点水都没有,得了止以后就好像天上有甘露降下来,干枯了的百草都会重生。婆伽罗王,就是佛经上的大龙王,以七天的时间兴云施雨。得了止后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是它的形容:一切种子皆萌芽,一切根株皆开发,不但此生的记忆恢复,就是很多劫以前的事你也都会清楚。假如过去读过书的,得了定以后智慧开发了,诗也会作,文也会写了。因为在阿赖耶识田中,我们过去的种子还在。我们过去的种子不起作用,那是因为我们不在定中,因此无法发生作用。

    “一切枝叶皆郁茂,一切华果皆敷荣”,譬如大家学佛都想得神通,其实神通是修道的枝叶,悟道才是根本。

    无花休怨春

    人亦如是,以散逸故。应生善不复生。已生善还退失。禅定河干。道品树灭。万善焦枯。百福残悴。因华道果。不复成熟。

    我们一般人为何变成普通人而不能得道,因为自己“散逸”,散是散乱,逸是放逸。所以应该生的善根没有发起。不能说我们全都是坏人,我们前生也曾做过好事,可是我们没有定力,以致于前生的善报发不起来。而且人因为散乱、放逸而严重到“已生善还退失”,这一生一些善根刚刚萌芽的,因为你散乱、放选,这点善根也退失掉了。“禅定河干,道品树灭”,禅定之河也干了,得道也没希望了。“万善焦枯、百福残悴”,放逸、散乱的果报会使得我们的万善焦枯那么严重,而且所有福报因为没有得定也都憔悴了、凋零了。“因华道果,不复成熟”,修定是因,成道是果,因为不修定,所以不复成就。

    若能闲林一意。内不出。外不入。静云兴也。发诸禅定。即是降雨也。功德丛林。暖顶方便。眼智明觉。信忍顺忍无生寂灭忍。

    “若能闲林一意”,我们打坐做功夫,不管念佛或是空观也好,假使能做到只有这一念,就叫做闲林一意。“内不出、外不入”,我们的念头不向外攀缘想东想西,外面的境界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做功夫。“静云兴也”;这就是初步达到静的境界。

    “发诸禅定,即是降雨也”,静的境界不是定,而是定的前兆。他比方说,我们修定的人若是意念专一了,而内不出、外不入时,就好像在下雨前天上起云了,这个形容得非常好。明白一点地说,各位学静坐的,一上坐两腿一盘、手一摆准备静的时候,此时最静,你把握这一刻就对了,再过一下子就不静了。真的是不静吗?其实不然!虽然坐到后来腿胀脚麻腰酸,其实正是静云兴也。就好像天之所以会下雨是由于地上的水气经过蒸发上升,碰到冷气团就凝结成云雾。

    其实只要心理静到极点,念头一定,生理的变化就是静云兴也。只要这一点认识清楚了就可以慢慢做功夫了,而一般人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三脉七轮,其实在教理上都是属于静云兴也。

    然而一般我们做功夫,由平静使生理起变化而里面的念头就跟着跑出来了,而觉得这里酸、那里胀,因此无法做到内不出、外不入,往往功夫就到此为止而无法再进步。

    假如你能认识这些现象不过是定的前兆,静云兴也。进一步才可以谈到如何发诸禅定,到了这个定境界就转入意念的境界了,不要被生理转着走。一转入这个境界“即是降雨也”,头顶上慢慢清凉而有甘露水下来,也有一个名词叫醍醐灌顶。甘露下降,头顶清凉是开发定的境界的前兆。在教理上还未到初禅而是轻安,“轻”是身体变得轻巧,走起路像树叶在空中一样地舒服;“安”是安详,所有的病痛都没有了。所以叫轻字,而且一定是从头顶上发起。跟着下面得到定了以后,“功德丛林”,佛教育我们要修功德,到了定的境界一切功德才能成就,就像原始森林一样的茂盛。“暖顶方便”,“暖”以密宗而言,就是发起拙火,得暖的话打坐腿就不会麻了,慢慢地全身发暖,暖了以后就柔软了,不管是九十几或一百几,得暖以后原本硬化的老骨头都会变成像婴儿般。“顶”,是开顶,到达了顶,气脉就全通了,有一天身体机能坏了,就可以很潇洒向亲朋好友道别而来去自如,只有很轻微的不适而不痛苦。若功夫只到暖位想生死来去自如是做不到的,腿还发麻的就差得更远。“方便”,就是方法,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同的程度要用不同的方法,到了四加行的暖顶位后,所有修行的方法才会清楚。

    “眼智明觉”,智慧的眼睛打开了,一打开书就知道这是正法或是邪法;或是明了它是讲哪一种渐次所用的方法。“明觉”,是自己悟了。“信忍”,因为对于佛法有了真正的体悟,因此生起坚定的信心得以安住,而不会被自己心理上偶尔现起的烦恼所干扰。“顺忍”,乃至于有人无理地打骂也不会动气,而是自然地宽宏大量及无限的慈悲。“无生寂灭忍”,万缘不起,一念不生。这是讲到由静到定的初步就能生起那么大的功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