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唯识与中观 > 《唯识与中观》 第36章

《唯识与中观》 第36章(2/2)

“为证不成”,所以你所引证的理论不成立。

    “又先已成色不离识,应此离识无别命根”。

    他再说,当我们这个生命在投胎的时候——所谓十二因缘,大家应该记得很清楚,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并不是唯识这个识以前还有个行、还有个无明,不是这个意思。十二因缘前面的无明是形容词,一个人自己没有悟道以前,一切都是糊里糊涂在过,糊里糊涂中间就永远在轮转不停。无明与行的道理,这个都是识的作用。识的本身,反过来说,没有悟道以前,它不是智,它本身就是无明,本身就不能停止轮回的活动。无明、行、识,等于也是三位一体的作用。三个同一个作用。当这个识——我们普通叫做灵魂——当这个入胎的时候,第一个,这个灵魂这个识它先跟色——什么是色法呢?男性的精虫,女性的卵子,严格地拿逻辑讲不叫做物理作用,这叫“人丹(此名词未听清楚——tyf注)”,心理的这一部分作用,相似于物理的。识跟色两个配合,“又先已成色,不离识。”假设一个精虫、一个卵子两个在一起,没有识性的加入,它就不能成为胎儿。我们可以强调地说,试管婴儿也还是离不开这个法则,是一样的,还是靠三元和合才能够生。不然这个试管婴儿就不能够试验成功。试管婴儿我们晓得科学上人可以通过玻璃管子养出来的,试验成功的有,试验失败的也很多。不是说每个精虫卵子放在管子里面都成功的。那么我们今天的理论,那个试管里头精虫卵子结合不成功,第三元,就是我们这个人偶的菩提结偶(此名词未听清楚——tyf注)——数取趣,就是普通讲的这个灵魂的作用没有配合上。识跟色两个没有打上,试管婴儿就会失败。刚好碰到有一个灵魂、这个菩提结偶(此名词未听清楚——tyf注)刚好要受生,碰到这个试管婴儿,他的业力因缘就构成了另外一个境界,把他吸过来了,那么三元和合,试管婴儿就成就了。在我的解释如此。将来等待你们青年同学在未来的时代看科学上再有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又先已成色不离识,应此离识无别命根”,所谓生命这个命根,这是佛学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老实讲它还是唯心所造,离开心意识另外没有单独存在一个命根。所谓命还是在唯心作用的范围里头。

    “又若命根异识实有,应如受等,非实命根”。

    那么再说假定认为这个命根、这个生命、我们活着的这个生命,“异识”——不是唯心的,同心意识不相同,相异的——之外,实在有一个命根作用的存在、生命的作用。“应如受等”,他说好,那就很简单了,请你拿出证据来。这个存在的命是什么东西?像我们的感觉一样,受就是感受,比如说我们现在气候变了,今天就跟昨天两个感受不同。我们的体温、甚至我们的消化力、甚至我们的心理的影响统统不同,这个感受完全不同。这是有凭有据的,今天冷一些就要加一点衣服,昨天热一些就要脱掉。那么你说离开唯心以外,实有命根,请拿证据来!“应如受等,非实命根”,你要晓得那也是你的感觉、你的假想。实际上进一步来说,我们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不实在的。为什么呢?同样的冷度里头,有人身体瘦弱,觉得太冷;有些身体好的年轻人、大胖子坐在一起,把那个冷气开得我都要加毛衣了,他还说,哎哟,直出汗!两个手还那么自己带电风扇那么扇。同样一个东西,不同人的感受就绝对不同。可见这个受的本身没有标准,靠不住的。我们现在还有感觉,譬如一个人还没有死亡以前,你知不知道啊?哦,我还知道,有感觉,认为感觉就是命根——错了!“非实命根”!不是的。

    那么前面的论点过了,下面解说,

    “若尔如何经说三法。”

    那么假定照你这个道理,为什么有些佛经提出来“三法”呢?小乘经典《杂阿含经》等经典上提到过“四断”,第一个“断断”——下一个决心,能够断一切。比如一个朋友对你不起了,或者把你股票倒了一千万,你气得以后再也不跟他来往,断了就断了,这个狠心,为“断断”。第二个“律仪断”,我们为了要修道,守这个戒,必要的时候某件事情绝对不能做,自己把自己范围住,这是“律仪断”。共有四种断,叫做“四正断”。那么经典上怎么样说三法——“义别说三”呢?三法——暖寿识三法,他的答复是:

    “住无心位寿暖应无。”

    他说,这个就告诉你修道到达无心位的位置,无心位实际并不是得道的道果。提到无心,我们一般学佛的学禅的常常认为打起坐来只要无心就对了,没有妄想就是道了。那完全搞错了!所以禅宗祖师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什么叫无心?睡眠睡着了也算无心,睡眠算无心位呦!睡眠、闷绝——晕过去了,撞成了脑震荡晕过去了、没有思想,那也是无心的范围。无想定、无想天、灭尽定,这都是无心位。在大乘的思想,所谓无心就是道,就要问清楚是哪个无心。所以像你们打坐什么都不想,在那里嗑睡,我常常警告你们,小心噢!你把这个当成“道”来修,那么来生的果报,就是要到中央菜市场了!那就变猪,真的噢!把昏沉定当成这是道,一上来什么都没有了——无心,那严重得很,那就落在无记,智慧越来越迟钝,记忆力越来越差,变白痴了。他生来世的果报就变猪,变这些笨东西了。所以我常常说,你修行若是认识不够的话,以善因反得恶果,很严重。所以不要随便讲无心就是道、无念就是禅,不要乱来!搞错了很严重!诸位学禅的朋友特别要小心,不要这个禅“禅”不进去,变成猪朋友那个“馋”,看到东西“哼哼哼”地在那里好馋!这个事情不能玩的,千万注意啊!这是讲到无心位再次强调一下。“住无心位寿暖应无”,那么,修定就没有暖寿了吗?

    “岂不经说识不离身,既尔如何名无心位。”

    他说,假定得到无心位,身上就冷却了,那么寿命可能也到此为止喽?那么你们佛经也说“识不离身”哪?真正入定的人不是这样,不会冷的。所以真正入定了,暖是存在的,寿当然有,所以真正一定,三大阿僧只劫、起码定个几十年,这个**摆在那里,身上还是暖的,还有温度的。不过同我们现在的体温不同,这是真的!他绝不同于死人的那个**——他是暖的。有寿命存在,不吃不喝几十年甚至更多年都没有问题。因为识不离身,他的阿赖耶识还在这个身上。所以《八识规矩颂》中说的“眼耳身三二地居”,鼻、舌二识暂停,眼识、耳识、身识都还存在,此为“眼耳身三二地居”。入定的人拿前五识来讲,舌识——嘴巴不说话了,当然你们现在打坐还咽口水的,这个不算入定。到那个时候已经是口水不需要咽,真液是直接下降通全身的脉管了,不需要舌头动了,所以是舌识暂停作用。鼻子的呼吸暂停,但不包括毛孔的呼吸,毛孔的呼吸还是轻微存在,只是鼻子的呼吸暂停。这个问题,在我们讲到《八识规矩颂》的时候已经提起你们注意了。现在这里说“岂不经说识不离身,既尔如何名无心位?”既然是这样,怎么叫做无心位呢?因为识还存在。换句话说,现在提的问题是:真正入定是有心还是无心?应该说,入定是有心入定,不是无心。那么我们大乘佛法同一般中国禅宗所讲,真的得了道入定的无心,有个道理——无妄想心,并不是讲无真心。所以你们学禅的看了《六祖坛经》,六祖说:吾宗以无念为宗。但是,六祖对无念两个字有个解释,“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这是无念为宗。“如何名无心位”是指这个道理。因此这个地方尤其你们下面在专修的人更要注意,下面两句话特别重要:

    “彼灭转识,非阿赖耶。”

    真正入定的时候,是灭除了一切动相的转识,阿赖耶识这个功能当然存在在这里。入定的时候,念、一切的转识,六、七、前五识,甚至阿赖耶识一部分的功能都宁静下来,不得轮转,但是阿赖耶识还是存在的。入定的境界、心意识活动的现状,究竟是怎么样的?

    “有此识因,后当广说。”

    是有这个心意识的作用,本经在后面专门有一篇加以讨论。

    “此识足为界趣生体,是遍恒续异熟果故。无劳别执有实命根。”

    所以这个阿赖耶识的作用,“此识”是阿赖耶识,“足为界趣生体”它本身包含了足够为三界,“界”就是三界;“趣”即六趣、六道众生、十二类生,一切生命的来源就是阿赖耶识的转化的作用。“此识足为界趣生体”,它是普遍存在,经常的成熟,所以阿赖耶识也就是构成了异熟果,“异熟”就代表了一切的生命、个别的生命。总而言之,除了阿赖耶识的功能以外,另外并没有一个生命的命根。所谓命根,就是阿赖耶识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的因缘完了,就结束;因缘存在,就还在轮转下去。

    “然依亲生此识种子,由业所引功能差别,住时决定假立命根。”

    现在我们所认为这个命,还存在这个命根,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亲因缘。“依(于)亲生此识种子”,阿赖耶识种子的亲因缘,由宿习的业力所引伸的功能的差别,假定一个名词叫做命根。所谓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命根也在其内。是意识心所不能左右的。因为它本来的功能属于阿赖耶识的作用。因此说我们大家打坐、修定、修道,纵然能够清净,好像是无心、无念,那也只不过是意识心、第六意识暂时的清净。

    譬如说大家入定——当然大家还没有这个功夫了,现在假定有这个功夫,一定可以多少天完全不起,乃至呼吸相似地停止,心脏也是非常缓慢地动,好像完全无念、无心了,这个范围其实还在意识境界的范围,还不懂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受薰持种根身器”,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假定达到刚才报告的这种定境的范围,还只不过是第六识的清净,还属于第六识的范围,并没有了解和证到阿赖耶识。况且要再把阿赖耶识一转,转到大圆镜智,谈何容易啊!所以一般学禅宗或者学各宗的,偶然有一点清净心,于是认为这个就是道,等于现在一般人讲禅学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我说你见鬼不是鬼!那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么?比如给你个刺激,后面用一个手枪顶着:“向前面走,不然打死你!”你走在前面就是见路不是路,见人不是人——吓疯了!你说那也是禅宗啊?!那是第六意识忽然一个停顿、一个闷绝的境界,而且这几句话在禅宗里是一个不知名的禅师随便说的。现在结果拿这个来做禅宗的标准,什么“未见道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道之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道了大彻大悟以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瞎扯一顿。那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我们都一样,都得了禅了?我们在街上看到好东西想买的时候口袋没有钱,走在前面把头低下来,见路不是路、见钱不像钱,那也悟道了?不是这个道理。

    纵然真达到第六意识清净,达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境界,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到这样的境界,也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清净面的出现,第七识的影子还没有摸到呢!第八阿赖耶识更是懂都不懂。所以不要认为这个就是道。千万要注意,纵然达到“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也不过是第六意识上的感觉境界,还不是道!拿五蕴解脱来说,达到了“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时受阴还没有解脱,还在识阴境界。按《楞严经》的道理,那是识阴区宇、识阴境界的范围。受阴你还没有做到呢!连到上文,“彼灭转识,非阿赖耶”,“既尔如何名无心位”?既然这样说,怎么叫做无心位呢?真正达到无心位的话是灭了转识,第六意识不动了,第七识不起分别了,但并没有离开阿赖耶识。

    “复如何知二无心定,无想异熟异色心等,有实自性。若无实性,应不能遮心心所法,令不现起。”

    这里提个问题,怎么样才知道两种无心定?二无心定,包括无心定、灭尽定这两种无心定。无心定是升无想天的果的一种定。无想天当然做到了没有“想”。修行到这种成就,就要得到无想定。“异色心等,有实自性。”离开这个**心的作用,它有怎么样的一个定的境界、真实有一个性能呢?唯识学在这个地方提到的“性”字,同禅宗明心见性之性、性宗之性是不同的,不要混淆了。这里特别吩咐你们年轻人,几十年来,所谓讲哲学讲唯识的,有个非常大的错误观念,错得不得了,唯识学讲“诸法无自性,皆从因缘所起”,因此有些研究唯识研究教理的人,认为唯识学讲无自性,禅宗啊其他宗派明心见性也建立一个性,都是同样的性——这就错误了,都变成外道了,错得一塌糊涂!

    性宗那个明心见性的性是指如来自身本体的“性”,因为我们中文文字的语汇不够,借用了这个性字,在性宗代表本体之性。唯识所讲的“诸法无自性”是说每一个万有万象,没有自己可以单独存在的那个性能与性质,这个性是性能性质之性。大家观念搞不清楚,将这两个“性”混为一谈,那就错误了,是外道的观念了!唯识的无自性讲的是“诸法无自性”,譬如这个茶杯无自性,它是因缘所生的。一切万有的现象,它没有一个单独存在、永恒存在的性能。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若无实性,应不能遮心心所法,令不现起。”

    假设说无想定或者灭尽定这两个定的内涵,同我们色身这个作用两样,没有实在的自性,那么入定的时候,进入无想定,为什么会会停止掉、截得住我们心理上的乱想呢?怎么给它遮盖住呢?——前面这个“心”是全体的心,“心所法”的心是心理现状的心。——“令不现起”,我们普通讲,到了无想定就不动念了,不去分别了。那是什么道理呢?

    “若无心位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遮于心,名无心定。应无色时,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碍于色,名无色定。”

    这里很麻烦了,这是讲到实际修证的道理了。无心位是佛法思想逻辑上一个分别的一个范围。譬如说无想定,灭尽定,乃至我们普通人昏过去了脑震荡晕过去了、睡眠睡得很熟了,这一些范围都属于无心位。并不是真的无心,只是在学理上把它归属一个范围,“位”就是范围,无心位的范围。那么现在讨论的无心位这个范围,包括所谓无想定甚至于灭尽定等等。无想定是外道定,但是你不要看不起呦!你还做不到呢。诸位哪个修到了,我会向你磕头哦,叫你“无想师傅”!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出家的第一步就是学无想定,三年才修成,那还算颇不简单。当然你到达无想那还不是道,可是试验做到这个功夫还不容易呢!无想是思想完全停掉了、灭掉了,像刚才《成唯识论》经典讲的“遮心心所法”,盖住了,心理作用起不来了,至于心理各种各样的思想——比如我们打坐有没有入定、气脉通了没有、屁股痛不痛、麻不麻……这些根本都不存在了,因为这些都是想所生的、想阴所起。拿你们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讲就是把它闭掉、关闭掉,那就叫无想定。

    “若无心位有别实法异色心等”。另外并无一个特别的功能,这个法并不是说方法,不同于我们现在色心的作用。“能遮于心,名无心定。”这种修定的境界、功用到达了这个境界,能够遮盖住心所起心动念的作用,把它停住、关闭了,因此在名词上、名义上叫它是“无心定”。这一段是说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假定无想定、无心位是说没有别的方法,就是我的心下了决心——不想了!什么都不想!几时大家做得到啊?有一个境界我们年轻的时候做得到,妈妈给我五毛钱,本来是要上学买面包吃,谁知走在路上就掉了找不到了,所以回来想买面包没有钱,只好不买了。回来妈妈问:你吃过面包没有啊?回答:吃了。对不对,因为钱掉了不敢告诉么。硬把它强制性地把心念盖住了,不去想它。你不要认为这个是笑话哦!那个接近于无想——强迫自己不去想它,心里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大家打起坐来思想有那么大的痛苦,常常有人来问:老师啊,你还得教我个办法,怎么样把这个思想对付下去。哎呀,我只好看着他笑。不好骂他笨。——还有别的方法吗?不想就不想了嘛,很简单!还要另外求一个方法?我给你个方法:有个咒子你回去念,坐在那里拼命念咒子,就会做到无想。你说你是多笨啊!那个念咒子还不也是想吗?!无想就是无想嘛!就是决心。所以说,“无别识法”,没有另外一个方法。“能遮于心”你遮下来的决心,这是个大勇气,不想就不想。刚才比方小孩掉了五毛钱不敢告诉妈妈一样,想也不想!他说假定这个人叫无心定,如果这样的话,“应无色时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碍于色,名无色定。”那么就有个问题来了,假设无色的时候,外面一切境界都没有了,物理世界无色的时候——无色是假定的话哦!没有无色的哦!色法就是代表物理世界,红黄蓝白黑,我们登高空一看——我们大家没有看过太空,高空中看到过吧?很多人坐过飞机,本来没坐飞机的时候怀着好大的兴趣,想上去看看天空,看看白云,但上去看不到半个钟头,你就会想睡觉了——有什么看的嘛!那个青天白云,一点味道都没有。那么,太空高空还算是色吗?那个就是色。虽然是没有可看的,空的嘛,空的也是色啊!真正无色没有人看到过。无色界还有色,那是无色界的色。真正的无色,可以说是“但有名言,皆无实义”。所以我们都在色相中转,因此,给大家讲到禅宗的故事,苏东皮,哈!苏东坡参禅,有一天认为自己悟道了,发疯了一样,做了两句诗,很得意的:此身静时光常生,山水无非清净性。多好的句子!要是放在现在,大家一定会认为是悟道的诗。他的偈子传到三平禅师那里——这个三平不是大颠和尚旁边那个三平徒弟,是另外一个三平禅师。禅师看到诗就笑了:这个苏东坡认为自己悟道了,真是莫名其妙!于是批驳道:其若死心山是水,无山无水好愁人。你有个清净境界认为是道,那没有清净境界你怎么办呀?这是讲到无色的境界所引出来的故事。

    那么假定这叫无心定,在无色境界中,境中没有声也没有色,外界一切声音都听不见了,内在的血液流动和呼吸也停止了,原来打坐的光明啊这些境界都停掉了,那么这是什么境界呢?“有别实法异色心等,能碍于色,名无色定。”那么可见这个时候,心都给障碍住了,这个境界叫做无色定。那样叫做无心定,这个境界也可以叫做无色定喽!实际上没有个定叫做无色定。

    “彼既不尔。此云何然。”

    既然没有无色定这个事,那么这个理论是不成立的,你这个无心定是怎么个**呢?

    “又遮碍心,何须实法。”

    要把这个心挡住,那很简单,何必另外用个佛法呢?

    “如堤塘等,假亦能遮。”

    不准看的东西,就打一道墙,用木板一隔看不见了,就不动心了嘛,不见可欲心就不乱了嘛!假法也能把心隔开,何必还另外用个佛法呢?这是什么道理呢?这里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下面就回答这个问题了:

    “谓修定时,于定加行,厌患粗动心心所故,发胜期愿,遮心心所,令心心所渐细渐微。微微心时熏异熟识,成极增上厌心等种。由此损伏心等种故。粗动心等暂不现行。依此分位,假立二定。”

    这就给你们讲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你们打坐修定的同学们就不要问我了,这一段你们自己要记得。当然这还不算是佛法的正定,但你修到了的话,也很不容易了!就是说,在修定的时候,“于定加行厌患粗动”——“定加行”,大小乘任何的方法,譬如念佛、念经、听呼吸、数呼吸、感受呼吸、念咒、观想、拜佛等等这一切都叫做加行。加行不是正修之路,不是正修的目的。你说我会打坐会念咒就是修定人了——那还不行,那是准备达到定的加行;念佛也是如此,都是加行法。什么叫做加行呢?加行等于现代工业所讲的加工,把原料拿到工厂里加工。有些经典上也叫“前行”,得道以前所做的功夫。大小乘里的修定加行是什么呢?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加行。不管大乘小乘,初禅有初禅的加行,二禅、初地菩萨乃至十地菩萨各有各的加行,各个境界不同。弥勒菩萨另外有一部经典,叫做《现观庄严论》,过去汉文没有翻译,到了近代有个我们同学辈的法尊法师根据藏文翻译出来了,翻译得不是太好,但是已经很不错了,意思大概有了。《现观庄严论》里特别注重大小乘的四加行,这个四加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加行的意义稍有不同。

    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些名词了,回过来说,我们修定的时候,一定的加行法门,譬如念佛等等这些加行的法门,“厌患粗动”,觉得厌烦了,所以有些念佛念咒子的人念念念……不想念了,不想念了自己又慌了,问我:老师啊!怎么办哪?——凉拌!你说怎么办?不想念了你不念就是了嘛!这个里面还要加一个恐惧心干什么呢?你不念,过一个阶段再看看。我告诉你们,念佛念到那个不想念的时候你就不念,看能保持多久?大概保持不到十分钟,你别的念头就又来了。念头来了你就肉包子打狗,你再接着念嘛!那个佛号变成肉包子了,妄念就是狗,狗来了就拿肉包子打;打了之后妄念没有了,佛也不念了,你就这样保持清净,越久越好。这里面不要另求方法;一求方法,就还只是修定的前加行。经典告诉你,修定是“于定加行厌患”,所以说,修密宗修得再好,真正修密宗的我还没有看到过。真正修密宗,像我们哪有时间啊?早晚做两堂功课,一天就没有了。一堂法修下来要三、四个钟头。坐在那个台子上面佛像的前面拜,有一种修财神法要茶、食、宝、珠、衣供养,每样东西都要洗得干干净净擦好,不要说供一千一百杯水,只供二十一杯水,点二十一盏灯。每天收拾得干干净净,就又去掉两三个钟头了!我当年搞这个,觉得要累死了!所以我说我不要修财神法,不修了。那个财神菩萨每天要用酥油给他洗澡,每处都要洗到,需要买那么多的酥油,那我省下来不买不就是钱了么,何必去念财神呢?对不对?修密法要新鲜的鲜花供养,花每天要换;茶要泡好,每天要喝三、四杯。我要换茶的时候,就要想到佛爷他老人家也是要换的;你不能说我泡一杯茶摆在那里给他喝一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