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2章 第07讲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2章 第07讲(1/2)

    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说,目前的世界潮流趋势,我们真应该很高兴。

    站在中国医药发展的立场而言,我们更应该很兴奋了。

    因为针灸在麻醉效果上的功用,已震动了世界。西方讲求科学的医药界,都在热衷地研究针灸,这不是我们的光荣吗?

    但是,我心中却难过万分,因为这些只是我们老祖宗的光荣,证明了我们有个了不起的祖先而已,至于我们自己又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实在毫无光荣可言。

    我们要马上用新的方法,在理论上创新医学的基础,将一切古老的干支问题,及勉强套在医理上的《易经》八卦丢掉,医学才能进步,才会有适合时代的创造和成就。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过:“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忘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大陆也忙于整理中国的医学,整理老祖宗的东西。积极地重新估价及计算的责任,落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肩上。要想将中医发扬光大,是要靠海峡两岸同仁的努力了。

    五星联珠

    要想批判是非,首先要了解事情的本身,所以,医理的历史发展和哲学基础,一定要先弄清楚,才能谈到保存和丢弃的问题。

    在座之中有些朋友,表示对五行干支及六十花甲的问题,仍太模糊,希望能再加解释,所以现在再花一点时间,来作补充的说明。

    所谓五行是代表五星的辐射作用。

    十天干是代表太阳系的物理系统,十二地支是地球与月亮的运行作用,天干地支是互相作用的。

    干支的配合,成为六十花甲,这也是抽象的天文学。所谓抽象,意思是理论的天文学。

    六十花甲成为一个段落,扩而大之,要以成为六百年、六千年。缩而小之,可以代表六十天,六十时辰。

    在当时,六十花甲定为三个时期,共为一百八十年,分为上元、中元及下元。

    干支的起源是黄帝时代,以黄帝即位时,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尧即位则为甲辰年。

    据说,是黄帝命大捷造甲子,因为要以天文星象来制定历法的关系。

    甲子究竟是不是黄帝时制订的,抑是后人冒名而定,我们不作深究,重要的是,在黄帝时代的那一天,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联珠的时候。

    到宋代赵匡胤时代,天空星象又呈现五星联珠的状况。据说,星象在五星联珠时,在地球上的人文世界中,也象征着学问的鼎盛,所以宋代的文风极旺。根据儒家的眼光来看文化史,宋代的许多成就都是了不起的,那个时代文才人士之多,也是创纪录的。

    汉代的京房先生

    干支的问题到了汉代京房的手中,就起了变化。

    汉代的人物与学风,在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那时不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历法都达到了最兴盛蓬勃的时期,就连医学也是**和有成就的阶段。

    京房,这位专精理论天文的先生,大概觉得这一切历法上的问题,诸如五行、干支等,太杂乱了,所以把它们作了一个整理,统统归纳到一起,纳入《易经》学理的系统,后人称之为纳甲。

    因为汉代的医学非常昌明,阴阳家的学说也非常发达,京房先生这一套纳甲理论,也就自然而然搬进医学的领域中去了。

    到了宋代邵康节,就总其成着了《皇极经世》,更为包罗万象,充分发扬了。

    宋元时代的医学

    现在言归正传,再来谈医学的问题。

    宋、元时代的一位大医师,名叫滑寿,认为《内经》中的十二经脉,应再增加包括任督二脉,而成为十四经脉。

    在宋、元时代,中医是中国史最灿烂光辉的时代,所谓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都是那个时代的杰作。

    当时,更有金元四大家,即四大学派,影响了元、明、清三代的医学。

    在这些学派之中,有一派是以治脾、胃经为主,认为不论什么病,都应该先治理脾、胃,把胃强健起来,其他的毛病才能诊治。

    另有一派是以治肾经为主,他们的理论是水火既济的道理(肾属水)。

    总之,这个时代医学有所建树的原因,是因为医学融合道家学说,已经有了实际的施证成效。所以,滑寿大师才倡言道家任督二脉的重要,甚至要将任督二脉加入《内经》的十二经脉中,这也是医学的创新,是医学的发扬。

    火神爷的附子汤

    说到各学派治病的方法,联想到了医生见仁见智的问题。

    就拿附子这味药来说吧!许多医生与病人,不敢轻易使用这味药,因为它的毒气颇重,一不小心就会闹出人命。

    在抗战时到达四川后,遇见了一位有名的中医,外号叫火神爷。

    这位火神爷家中常年不断地煮着一大锅附子汤,谁都可以喝上一碗。

    对于这一桩医案,我内心常感不解,到了峨嵋山,才因庙中僧人喝附子汤而有所契悟。

    原来峨嵋中峰大坪寺的开山祖师,当年初建山上寺庙时,受过许多困苦,在他饥寒交迫时,常在山中采集乌头来吃,乌头也就是附子。后来山上的僧众相沿成习,每年规定一日,全体僧人停食,只喝附子汤,以纪念开山祖师的艰苦奋斗。

    当大家喝附子汤的这日子来临时,附子早已入锅煮一昼夜又多了,所以大家年年都喝附子汤,但也没有死过一个人,于是我才恍然大悟:经过久煮的附子,可能毒性早已挥发殆尽,剩下的是增加热能的成分了,难怪火神爷家的附子汤大锅,也是日夜不停地在沸腾着。

    当然,这是属于药物学及化学的范围,我们只能提起注意,这一切都正待进一步科学的研究才是中医学的正途。

    一天呼吸多少次

    《内经》及《难经》上说:一吸走脉三寸,一呼又走三寸。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之间,脉走六寸。一昼夜,人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走五十度。

    每二百七十息时,脉走三十六丈二尺。

    一昼夜,脉共走八百一十丈。

    漏水下百刻,阴阳走二十五度。

    我们看了这些寸、度、丈、息,没有人不糊涂,更不知道这种度量衡是什么标准。

    暂且置之不理,再来看一看西方的科学计算,这也许是我们能够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