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 商场巨子沈京庆的两次突围

商场巨子沈京庆的两次突围(1/2)

    有为有守,固然困难,而决定什么应该“为”,什么应该“守”,更是困难,是非成败,定于一刻,且看沈庆京两次突围!

    回忆录类型的创作,晚至近代,才引进中国。中国虽曾被全世界誉为史学的国度,史籍的数量,已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文化资产,尤其不乏记传体例。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就是最早的记传文学。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中国人很少想到自己写自己的传记,而多半由其他人执笔,最荣耀的是由政府指定官员执笔(如“宣付国史馆”),或家属聘请知识分子代为撰写(如“墓志铭”“家传”之类),这两种记传的特点:第一,是它的真实度都很低,主角们的言行只符合政府和家族的利益。第二,是它们只能谈所谓大事,不能谈所谓的小事,所以文字都太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历史记载,量虽丰富,质却贫乏。二十世纪中叶稍后,西方回忆录类型的传记文学,输入中国,然而,普通小民没有能力写回忆录,知识分子由于对政治上神经质的恐惧,和自己长期的表示“乏善可陈”,而不敢写回忆录,于是乎这个最能够使人受益的文体,发展得十分缓慢。中央研究院及国史馆也曾一度推动口述历史,但一时难以摆脱传统气习,选择的对象都是宦海浮沉中的人物,写下的又几乎全是冯道“长乐老”式的记载,官名一个连一个,制式言辞一句连一句,索然无味。成功的回忆录建立在诚实的心灵、开阔的胸襟上,回忆有多少真,才有多少价值。回忆录类型的文史混合体创作,在四十年长期戒严解除之后的九○年代,才开始蓬勃。我认为,无论是皇帝陛下,或是菜市场卖葱的小民,都有权写出他们的回忆录。一个人有他个体的尊严,不因他个体之外披挂的零件,使这尊严增加或减少。一个人能够活下去,有复杂的因素,成功和失败,因素更为复杂。但每个人的脚步都曾留下脚印,每个人的奋斗道上,都洒过眼泪或血汗,每个人的爱情也都尝过辛酸和欢乐,这些对个人都是无限珍贵的记忆,对社会国家来说,更是文化的资产。所以我总是希望朋友们能够描绘下他们一生的足迹,这是无价之宝,表达出一个人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忠实。

    当商场巨子,被称为“小沈”的沈庆京先生告诉我他的回忆录完成时,使我大为兴奋,而且急于想知道他如何记载自己。因为沈庆京幼年的生活,和我有一点相似--当然,他父母双全,比我多了一点幸福。我指跟我相似的,是指逃学、打架、功课一等一级的烂,以及被学校另眼看待,走投无路,等等。但他有一点却比我高明的是:他曾在基隆水产学校真正的毕过业,有一张如假包换的文凭,而我这一生什么文凭都没有,包括小学。所以我对他感到分外熟悉、亲切、羡慕,渴望知道他如何的转变。当我读到他加入黑社会帮派,以致入狱坐牢,点点滴滴,使我忍不住涌出相知相惜的激情:这岂不就是我的来时路!

    然而,当我读到这本书约三分之一,他进入报关行当小弟的时候,发现他走进了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世界,听到的都是陌生的言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陌生社会,那对我而言,是另外一种专业,和另外一种运作方式。不过,我和他虽然在专业上殊途,但社会仍有一致的基本航道。我看到他从一个几乎无法自拔的贫困、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