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内部争论(4)(1/2)

    “德里克,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弄错了。”托尼平静地说,“尼尔的愿景可不是让人们做事随心所欲,不加控制。实际上,完全相反。他鼓励人们在一起明智地工作,在流程架构下,引入更多控制,而非更少。当然,设计变更要进行控制,即便是最简单的变更也不例外。但是显然有一种比目前笨拙的修改环节更好的方法,这就需要你和彼得一起工作来找到它。瞧,这正是我们现在聚在一起的原因。”

    托尼用食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圆,把大家的名字点了一遍,圆也闭合上了。

    “销售、会计、行政、开发、工程、采购、库存、生产,等等,等等,这都是单独的分支或部门。我们在大圆里面套着小圆,大部门下有小部门。实际上,我们在部门下面还设有小组,一个小组为另一个小组服务。他们都划定界限,小圈子在大圈子里面,各有规则、系统和行为准则。尼尔的愿景要为这一结构增加工作联系。”他画了一个长长的椭圆,把假想的若干圆圈横贯而过。

    “人们之间的工作联系,横跨已有的边界。”

    “他们已经在这么做了。”德里克不耐烦地说。

    “当然他们在这样做。人们一直在攻击体制——但只是在不得不做,尤其是某些事情出错的时候。可是,它几乎总是在事实发生之后、失败之后、事件之后。而尼尔谈的是在事前、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改变——抢在事件前、失败前。这样,失败甚至不会发生,不需要返工,因为它们是建立在真正的知识基础上的。这些知识涉及流程需求、他人需求,是从流程开始看到最终用户。”

    德里克看向罗杰寻求支持。

    “我们的问题比这些更深。你的意见是什么,罗杰?”

    “经理们没有控制好预算。”他说,“库存太高,生产计划也不够准确。我们把钱浪费在了返工和内讧上。计算机系统也没有像当初说的那样运行。是的,我们有很大问题,并且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我正在研究看板制度,一种实时的工作方法。我想,这对我们会是一个较大的进步。”

    “我们考虑过这个。”彼得说,“我已经找了几个工程师和生产控制员参加培训。但是根据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无法实施看板系统。它会把我们弄死的。我们目前的工作方式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如此多的缓冲。离开它们的运行就是死路一条。何况,看板不会解决我们的某些问题,比如BNT。不,我现在开始和托尼有同感了。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方法,一种新的协同作战的模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