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心理上过于渴望成功(2/2)

功地刷新挺举世界纪录;2004年亚锦赛再次打破挺举纪录。在雅典,唐功红终于得偿夙愿。

    在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张国政在挺举部分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最终他还是获胜了。赛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他说:“当时我在想,我第一次举完了,就失败了,不像以前的失败,脑子里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第二次上场的时候,想着不要去举了,就是这样子。但握到杠铃以后,我拼了,拼了,所以我得到最大的收获。我闯过来了。如果按照一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要躲掉了,但是我闯过来了。”对冠军的渴望支持着他挺过了巨大的压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表现出色的胡佳,也经历过难熬的失败。悉尼奥运会时,胡佳在前5轮动作领先的大好形势下痛失金牌,无缘奖牌。这种“痛楚”胡佳独自承受了四年,从此他成了队里的“拼命三郎”,训练总是特别刻苦,训练量是田亮的三倍,玩命到教练都劝他要爱惜自己。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常常进行超量超时的训练,也不太注意调整,以致练到疲劳性骨折。胡佳在国家队里被称为是“最能练的人”,教练让他跳五组动作,他偏要跳六组才罢休,经常练到跳水馆的工作人员赶他才走。就这样,在渴望成功的激励之下,胡佳以超人的毅力铸就了这一枚迟来的奥运金牌。

    正是这些运动员对全世界顶级水平的赛事冠军的渴望,才支持着他们在一个又一个艰苦的训练中勇猛前进。

    可以说,正是这些对成功无比渴望的感情,才造就了人类不断前进的历程。攀登珠穆朗玛峰,寻找北极极点,横渡太平洋,登上月球,所有这些人类能力不断扩张的重要历史事件中,都留下了参与者渴望成功的强烈感情线索。这种心理,也在支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仅是一种口号和号召,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学子,对国家成功的渴望。

    但是,这种渴望一旦得不到很好的输导和管理,则有可能给自己的生活和集体的事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当马谡勇敢承担重担去把守街亭的时候,诸葛亮了解马谡想要建功立业的渴望。很多中层管理者在担负起一定的任务的时候,也都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幸福。不过,作为管理者,一定在了解自己的下属,看清楚下属的心理状态,是否已经处于“急于求成”的边缘,会不会出现“利令智昏”的尴尬局面。“利”不一定是具体的财富或者钱财,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急于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