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8节:细致的安排(1/2)

    “孙冉,你能帮我给日本朋友打个电话吗?你一定行!”

    我发现一个规律,大人越夸孩子好,孩子的状态越好。女儿不但很少畏难了,并且渐渐成为学校里的日语尖子。

    2000年4月,北京月坛中学与日本LABO国际交流中心在北京举行纪念大会时,月坛中学惟一一个学生代表发言,就是我的女儿。

    对于女儿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挑战。试想,面对上千名中日师生及父母,要用日语讲叙自己的民宿经历,还要用日语回答大家的提问,同龄人中有几人敢于承担?

    女儿真不简单!她经过精心准备和艰苦练习,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她的发言还让一些日本教师掉了眼泪。我女儿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详细描述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发言的成功让她感慨颇深:

    从1985年到2000年,月坛中学与LABO的友好交流活动,已有15年的历史。双方早就约定,届时在中国和日本各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为了迎接此次活动,学校做了细致的安排。安排大会场地、组织同学排练演出节目、准备演讲。由于我在国内有三次、日本一次的民宿经历,学校推选我作为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我知道这个决定时,真是又高兴又紧张。要在全校师生和来访的LABO代表团面前,用日语发言并回答问题,对于只学了三年半日语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我想起了我的日本朋友扶美子不懂语言、只身一人来中国民宿的勇气,便勇敢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我写好中文发言稿,翻译成日文,并请在北京的日本留学生帮助修改,并录了音。我在家里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朗读,让爸爸妈妈作为听众听我发言,模拟式的向我提问题。那几天,我练得嗓子发干,舌头都有些生疼。

    庆祝大会的前一天,LABO代表团的随团记者、日本作家神山典士先生民宿在我家。我请他听了一遍我的发言,确认读音是否准确,能否听得明白。得到他的肯定和鼓励后,我的自信心更加增强了,跃跃欲试地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2000年4月1日,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全国政协礼堂的会场上,高挂着“北京月坛中学和日本LABO国际交流中心友好交流十五周年庆祝大会”的巨大横幅。会场上有月坛中学800多名师生和日本LABO的46名辅导员、78名日本同学。在双方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