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节:学会合理消费(1/2)

    我小时候是个穷孩子,深知贫穷给人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不希望女儿受到贫穷的伤害。我觉得,一个女孩子如果总感到缺钱,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我给女儿的零花钱一向比较充足。

    问题是女儿很会花钱,似乎总有要买的衣服和鞋子。也许,她的愿望较容易被满足,便养成了越来越高的口味。

    北京一位专家采用“置装费”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很成功。我也借鉴过来,按季度给女儿“置装费”,并与女儿签过协议。实施一段时间发现利弊均有。利在于女儿提高了计划性和自主性,弊在于起点偏高,加上女儿有别的收入来源,如稿酬等等,照旧大手大脚。

    有时候,我挺怀念童年那种贫穷的感觉。与哥哥去海水浴场游泳,身上只有几毛钱,却感觉得挺富有。能坐上几站车,剩下的路步行,也感到很幸福,玩得非常开心。如今,女儿这一代人还有这样的感受吗?历史不能倒退。

    我希望女儿将来多挣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但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人生快乐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收入多少。

    从我的教训来看,还是让孩子从小做一个“穷学生”更好一些,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更好一些,而轻易满足孩子可能使其对生活缺乏渴求。

    实际上,我女儿在做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调查时,对于这一点也有她自己的认识: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日本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懂得节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节俭这个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要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丧失!日本人的节俭给我留有很深的印象。

    住在扶美子家时,他们每次带我出去玩,肯定自带水;出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下。这对我一个天天在学校午餐倒饭的人来说,可真是无地自容。不过时间长了,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习惯,很少再剩饭了。扶美子家本来有一辆房车(即挺大的一辆家庭用车),非常适合五口之家,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家却把车给卖了。原来,她爸爸上下班全坐电车,从家到车站的路途就以自行车代劳了(穿着西服却骑着自行车多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