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 > 序言:教育者的耻辱

序言:教育者的耻辱(1/2)

    有病治病——读赵健伟《教育病》

    许多人都在思考教育问题,即使从事的职业与教育并无干系,也难以规避。

    因为我们多数都扮演着家长的角色,或迟早得扮演这个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义不容辞,就是想推托也做不到。

    在中国当代的境况中,这无疑是项困难的工作。就算职业的教师,也不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大家都关心,都不遗余力,却未必做得好,甚至从开始就注定了做不好。

    问题出在哪里?

    赵健伟的新书《教育病》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更多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宽阔的视野来考察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

    他忧心忡忡,疑虑多多,很像那位古代的杞人,对于中国教育的评价,他用了“失败”两字,也许结论做得太简单、也太绝对了。但至少家庭教育,身历其境者都有体会,确是大问题,许多家庭矛盾都是由对孩子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处理方法引发的,甚至闹到分道扬镖。

    赵健伟认为,以分数为导向的整个教育体系,忽视了道德建设、意志锤炼、自由灵魂的培育、民主理念的树立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的学习等等必不可少的要素,严重压抑了孩子身心的成长,正造就出精神上残疾、社会交往能力薄弱、缺乏兴趣、求生无术而又自视甚高的一代。而正是这样一代人,将成为社会栋粱。

    他们撑得起我们正在建设的现代化大厦吗?如果现在再不重视这个问题,结果会怎么样?当年邓公为改革做总结,说最大的失败在教育。近些年来,不能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提高,投入没有增加,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某些方面的谬误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大约十年前,赵健伟写过一本书,叫《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以一个摇滚歌手为视域来关照中国流行音乐的历程,其中已经透出他对教育的关注与疑虑,因为叛逆青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问题。

    到了这本书里,他的谈论仍是强烈与感性的,有一种摇滚的味道和力量。他寻求原因,也试图找出结论,虽然最终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

    近些年来我也一直在关注家庭教育,并深知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想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之难,一整套制度与规则像个巨大的滋场,让所有人都身不由己。

    这么一种局面还要维持多久?它是必要的吗?即使必要,边界又在哪里?

    如果说一个孩子一天用六个小时读书是正常的,十二个小时就有些荒诞了,而现在常常达十四五个小时。如果是成年人,这样的工作强度早违反了劳动法。

    但你去重点高中看看,哪所不是这样?教育法居然没有相关规定,当然更谈不上执行了。而这样的“精英教育”,是多少家长打破脑袋也想让孩子挤进去接受的。

    用赵健伟的说法,长此以往,“很可能整个民族就岌岌可危了。”让人遗憾的是,这种说法恐怕并非危言耸听。

    试图用一本书来说清这么个大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能够梳理清楚一些脉络,多少引起社会关注,让置身其间的人们认真作一下反思,也就善莫大焉。(石久)

    教育者的耻辱------代序

    每天,在太阳西下之后的幽暗中,一眼望去,每座楼里那星星闪烁般的灯火开始燃起。如果你闭目冥想,仿佛可以看到无数个孩子在其父母严厉的眼神中,匍匐在写字台前书写着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所谓文化知识作业;如果你再闭目冥听,父母们大声的喊叫和打骂声依稀象动物园里的狮吼一般让那些幼小的心灵颤抖不已。文化,这个原本非常优雅的词汇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却时常象训兽一样残暴。然而更让人辛酸和悲哀的是,这种训兽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却没有雄狮般的威武雄壮和傲傲风骨,相反,却是一群群弱不禁风、唯唯诺诺的驯服绵羊。在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土上,中国在近几十年中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我们可以为我们目前所成就的现代科技及生活方式津津乐道,但在近代世界历史文化的总帐目表上,我们不尽缺乏尖端人物的杰出笔墨,而且我们似乎有越来越倒退的倾向。当“诺贝尔情结”成为一个民族的世纪梦想时,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当代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以及大学者?为什么中国的一些杰出人才在迈向世界的旅途中被我们自己无情地扼杀?为什么我们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考试高手而普遍缺乏创造力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

    或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早在十年前,一场中日青少年的野营生存较量是以中方青少年的惨败而告终的。于是高傲的日本人曾经扬言:中国的下一代人将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一阵喧嚣和叫板之后,我们似乎依然如故。那些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和每天过着“小皇帝”生活的孩子们依然在“爱”的关怀和纵恿下为所欲为。当我们太多的人只关心GDP增长的数目时,有谁想过,当若干年后一代创业者渐渐离去后,由谁来完成这一幅幅金碧辉煌的蓝图?由谁来成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宏伟大业?难道就由那些什么苦都吃不了,一碰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的这一代娇男弱女么?因此,关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