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1节:世界杯(2/2)

宋词中的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媲美了。

    我想,他真应该做一个诗人。事实上,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海子、西川等北大诗人排行榜中的一个,但诗歌不能当饭吃,出于功利目的而放弃,我一直觉得有些可惜。胡续东在《北大诗歌在九十年代》一文中也说:“九三级的王宏,九四级的迟宇宙、吴文尚写诗的资质都很不错,起初写得都很勤奋,可惜校园亚文化氛围的彻底‘多元’和happy让他们分别过早地做出其他的选择:蛊惑仔、编书郎和报纸仔。”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在加盟了颇具理想色彩的《经济观察报》之后,迟宇宙更加为“稻粮谋”努力写作,快速推出《我与金庸的战争》、《声色犬马》。比较许知远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姿态,迟宇宙的真实令我钦佩,去除太多人努力附着于文字上的伪善,他把写作的目的表述为一是为了名(也可以美化为理想),二是“看在钱的分上”。

    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迟宇宙,眼界更加开阔,思想也日益成熟。这一点在他的新作《声色犬马》可以看得出来。文字中回响的足音有些沉重,空灵的诗意渐渐渺茫,这是不是融入物质社会所必然的宿命?

    许知远和迟宇宙都出自中国最富于理想色彩的北京大学,后来又同在中国最富于理想色彩的媒体《经济观察报》。他们在这个媒体的理想国中,主导和打造一种个人化的新闻写作---“他们把定位定得很高,白领和中产阶级阶层,有房有车最好,过着小资生活,时时刻刻注意着和最一般大众保持界限。”

    在我看来,《经济观察报》的特色在于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报道,而是新闻深度+文学色彩+经济报道+时尚闲谈的适度综合。最近几期具“南方周末”风格的文章,如《三峡第一爆:一个县城的背影》、《原汁原味的焦点》等,所表现出来的新闻独立的责任感和表达真相的努力,让我充满希望而又忧虑。

    中国VS土耳其的世界杯6月14日

    我不是球迷,或只是伪球迷,但仍然被热火朝天的世界杯比赛感染。考研生活的焦虑需要稍稍转移过于关注的焦点,才不至于让考研的精神重担超出负荷。过度沉浸于一种焦灼的状态,会不会物极必反?

    中国---土耳其之战是中国首次打入世界杯的三场比赛中的最后一场,也是米卢执教中国队的最后一场,而且其三个目标均未实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开场十分钟不到,土耳其就以两粒进球吃下了定心丸。中国队也由最初的紧张拘谨开始放开,但脚步依然有些粘滞,在土耳其的逼抢面前显得保持中华民族的谦让美德,使得对手也不好意思起来。似乎有了些太极推手的味道,无论多么凶猛的敌手在虽柔却无法克刚的打法面前也终究无法施展其凶悍的本领。结果,除了最初的两粒进球和终场前几分钟的进球,比赛期间双方均无太多有威胁的进攻。评论员说,这是一场没有进取心的比赛。好在中国队还有一个球击门柱的遗憾,给中国队和中国球迷一个“运气不佳”的理由。努力摆脱中国队的粘糊,土耳其最终还是以3∶0的成绩与巴西携手进入十六强。而中国队也最终面带颗粒无收的尴尬,开始准备第二天的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