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天读懂金融学 > 不炒股票就远离金融风险了吗

不炒股票就远离金融风险了吗(2/2)

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有的产品与利率区间挂钩,有的与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挂钩,有的与商品价格主要是以国际商品价格挂钩,还有的与股票指数挂钩。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同时通过一定的掉期期权,设计成保本产品,特别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对金融市场判断力比较强的消费者。尤其是股票挂钩产品,已经从挂钩汇率产品,逐渐过渡到挂钩恒生、国企指数,继而成为各种概念下的挂钩产品,种类十分丰富。 资本市场型的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基金的基金。理财产品投资于股市,通过信托投资公司的专业理财,银行客户既可以分享股市的高成长,又因担保公司的担保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QDII型本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被监管部门认证的商业银行,由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虽然银行理财都会预期最高收益率,但不可否认收益率的实现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投资方向,不同的金融市场也决定了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所以,投资者在选择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

    理财产品中“馅饼”和“陷阱”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各种理财产品也是销售火爆。不过,随着股市的大幅振荡,部分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不但令投资者深感失望且将相关银行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Tips:目前监管层对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仍然存有漏洞,比如,虽然监管层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必须揭示风险,但是银行在宣传单上却可以通过字体的处理,强调最高收益,对风险揭示则弱化处理。

    2006年末,家在广州的叶石替父母选择了一笔失败的投资。

    她将父母的5万元钱用于购买某银行“b计划”理财产品——这一承诺保本的产品其预期收益达到15%。叶石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稳健,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而她自己的投资则全部指向国内股票型基金。

    叶石说,上述产品提出的港股概念也是吸引因素之一。和当时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叶也认同,“A股和H股存在价差呈现出一个诱人的套利机会”。从叶石提供的“b计划”产品说明书上记者看到,该产品将大部分本金投于境内无风险投资,以保障到期时100%的本金支付。另一小部分则用于购汇,所得外币购买期权,以期用小部分本金博取最高15%的预期收益。

    这一产品的收益与三只香港股票表现挂钩——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一年内,三只股票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和表现最糟的股票,只要其涨幅(或者跌幅)之差在15%以内,该款产品就能获得收益;反之,若在15%或者15%以上,则为“零收益”。

    通俗一些解释就是,这一产品博的就是三只股票的同涨同跌。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带有强烈“对赌”色彩的“b计划”到期时的表现并不如人意,叶石的5万元投资,一年下来收益为“零”。

    据了解,市场上与叶石有相同遭遇的投资者还大有人在。其中,不少人将毕生的积蓄投资于类似“只赚不亏、收益可观”的理财产品,并对其寄予莫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