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经济思维 >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1)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1)(2/2)

而家庭的劳动又在创造着真实财富。

    当利率较高的时候,正如“金融体系”一节中曾提及,大多数人是倾向“先苦后甜”,于是人们就减少当前的消费,减少消费意味着产品总需求下降。减少消费也意味着减少闲暇,因为闲暇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品,闲暇减少即劳动时间增加,创造的财富便会增加,这意味着产品总供给增加。因此,较高利率下,很可能出现产品总供给超过产品总需求。

    反过来,当利率较低的时候,大多数人便会借贷消费,增加产品消费也增加闲暇,总需求增加。闲暇的增加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社会创造的财富减少,总供给便会较低。结果,很可能在这个较低的利率水平下出现产品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情况。

    只有在一个恰当的利率水平上,总供给才会与总需求相等,产品市场达到了均衡。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利率在产品市场上决定了社会的产出,而且均衡意义上就是“总供给=总需求”时对应的产量(财富)。

    但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产品市场不均衡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利率趋向均衡利率的呢?这个答案要在信贷市场中去找。

    信贷市场的均衡

    总供给对应于人们的真实财富供给,总需求对应于人们的真实财富需求。每个家庭都在消费和储蓄之间配置自己的财富。有些家庭会发行债券(借入财富消费),有些家庭会购买债券(贷出财富储蓄)。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这意味着打算借入财富消费的家庭就比较少,而希望借出财富储蓄的家庭就会比较多。换句话说,发行债券的家庭少,而购买债券的家庭多。于是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债券的价格上升实际上就是债券的利率下降。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这样理解:某个家庭发行了面值1000元的债券,意味着到期之后债券持有人可以从这个家庭得到1000元。但是,购买这张债券的人,显然不会出1000元去购买(那样的话自己无利可图),假设他最终用800元买到这张债券,则800元就是这张面值1000元的债券的价格,相当于债券的利率为(1000/800-1)=25%。如果有更多人竞争这张债券,该债券价格就会涨到900元,债券的利率就变为(1000/900-1)≈111%。这说明债券价格上升意味着债券利率下降。由此我们说,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经过信贷市场的力量,利率会下降。

    反过来,若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人们希望消费的真实财富数量超过了人们能创造的真实财富数量,就会有更多的家庭发行债券希望借入财富消费,更少的家庭购买债券储蓄。于是债券价格下降(债券利率上升了)。由此我们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经过信贷市场的力量,利率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