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经济思维 > 第三节 市场失灵(10)

第三节 市场失灵(10)(2/2)

政府的规制和监管也往往是针对信息不对称而进行的。比如药品监管、劳动监察等。

    参与交易的双方自己也会非常有动力去克服非对称信息。其中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信号发送、信息甄别和设计激励机制。

    信号传递是信息优势方主动发送信息给劣势方。比如,一个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厂商,若它能令消费者获悉其产品质量高,它就会获得更大的利润;否则,消费者就不会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它的利润就会变少。这样的情况下,厂商极有动力向消费者传递信号。但是,传递信号奉行“行胜于言”的原则。即信号绝不只是口头说说,因为高质量厂商或低质量厂商谁都可以在口头上宣称自己的产品为高质量,这就不能让消费者从它们的口头宣告中获得有助于鉴别产品质量的信息。倘若高质量厂商选择一个高成本的信号,成本高得让低质量厂商没法模仿,那么消费者就会相信其产品是高质量的。但是,这个成本也不能高得超过厂商因告诉消费者其产品高质量而可以额外增加的利润,否则就不如不要发送这个信号了。现实中,厂商承诺包退换、包修理等承诺就是其产品质量的信号;只要这个包退换、修理的时间足够长,低质量的厂商是不敢模仿的,因为低质量产品老是出问题,其模仿高质量厂商承诺长期保修所发生的维修成本等一定很高;但是高质量厂商可以接受,因为其产品质量好并不容易出问题,故它并不需要付出太高的维修费。类似地,借款人用抵押方式获取银行贷款,抵押物其实向银行传递了其还款能力信号,没有财产的人是拿不出抵押物的;求职者在求职时向企业提交个人的文凭和资格证书,因为文凭和资格证书也传递了个人能力信号(准确地说传递了此人学习能力的信号,不过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通常是正相关的);企业家为了获得风险投资,常常把自己大部分财富投入到其项目中,这也是向风险投资公司传递信号,展示了自己对项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