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 忍辱:漫谈行为金融学

忍辱:漫谈行为金融学(1/2)

    忍辱:漫谈行为金融学

    上篇中说过投资就像三维的围棋。围棋十诀中有三诀都是教导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弃子争先,舍小救大,逢危须弃。

    为什么要花十分之三来讲放弃的道理呢?因为放弃这件事情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投资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被套了以后不肯割肉。在行为金融学里,这叫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行为金融学发现,损失的痛苦大于同样收益带来的满足。赚一百块无所谓,亏一百块就会有点痛。这种不对称性还随着金额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投资者容易过早的售出盈利的股票,而一直持有的亏损的股票不减仓。这种现象在行为金融学里叫disposition effect。

    我们常常会欺骗自己说,在亏损的股票还没有卖掉之前,所有的损失都只不过是“账面损失”。其实对于股票这些根据市场定价的(mark-to-market)的金融产品来说,损失有没有通过最后的出售过程来实现已经不太重要。以当前的价格计算出来的损失就是实际的损失。

    为何不放手

    我们总是特别希望造成亏损的那支股票能够反弹。这是因为我们的不理性。

    首先,我们不想修正以前的对这只股票看涨的信念。因为当新的信息与我们先前的认知产生分歧,使我们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我们会产生一种不愉快。这在行为金融学里叫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尤其如果我们把个股投资的失败升华为个人整体的挫败感,我们就更想逃避割肉过程。实际上,割肉这个词很不合适,好像很惨痛。其实只是挥一挥浮云。

    其次,为什么这么在乎这支亏损的股票,而不去寻找其它更好的投资机会,追求总的投资组合回报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一种不理性行为,在心里对每只股票的盈亏单独记账,在行为金融学里叫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引一个百度百科“心理账户”词条里的例子: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在投资中,如果我们用心理账户将每项投资区分看待,往往会忽略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再次,每只股票给我们造成的收益或者损失是相对于我们的买入价格。为什么那么在乎股票回到我们的买入价格呢?我们需要最大化的是投资组合的总价值,它和我们的买入价格并没有特定的函数关系。我们凭空的添加了一个参照点,而以此来做衡量。这在行为金融学里叫锚定(anch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