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章 降落(2/2)

 在忙完了一些常规性的事情,且等待探测卫星回传数据的时候,赵长星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自己该从哪里寻找食物来将那80天的缺口扛过去。

    他设想过首先在火种号飞船之中进行小规模的快速种植以获取食物,譬如种植一些可以快速生长的蔬菜之类,但经过实地测量之后,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打算。

    火种号飞船之中没有多少土壤可以让他开始种植。而无土栽培车间是一整套设备,无法在火种号飞船之中搭建组装起来。就算可以,耗时比在塞德娜星地表搭建组装耗费的时间也少不了多少。

    他设想过尽可能的精简设备,用最少的时间在塞德娜星地表完成搭建,但计算之后同样不得不放弃。

    这样做最多只能节省约10天左右的时间,且会留下严重的隐患,为后续作业造成很大的麻烦,得不偿失。

    自己生产食物这条路子看似完全走不通。唯一可以尝试的,大概只剩下从外界获取食物了。但这里是距离太阳一百多亿公里的遥远深空,从外界获取食物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将除了日常维持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投入到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之中,但截止到目前,他还没有什么进展。

    十天时间一晃而过,勘探卫星所收集的数据已经足以支撑他进行下一步的任务了。他只得暂时放下对未来的担忧,开始在小希的帮助之下搬运货物,准备运送到塞德娜星地表去。

    此刻食物储备还剩下十天。

    这个问题固然严重,但这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暂停其余的工作。如果不现在就开始无土栽培车间的搭建的话,那90天后也不会有食物补充。

    当初的工程师们设计无土栽培车间的时候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将其组装起来并不算困难,这也是考虑到了到达目的地后,宇航员们工程能力较弱的因素。不过这个并不困难是对于至少五名以上的航天员团队来说的,对于此刻赵长星一个人来说,仍旧显得有些为难。

    但事情再难,也总归是要去做的。

    小型登陆飞船“猎鹰”号的货仓之中已经被一个个箱子所占据。赵长星坐在驾驶位上,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自检通过。船长,我们运气很好呢,猎鹰号飞船没有任何故障。”

    “没有故障就好,我出发了。打开固定装置。”

    被固定在火种号飞船第二圈层与第三圈层中间主轴上的猎鹰号飞船缓缓脱离,姿态调整发动机顺利点火,推动着它与火种号飞船慢慢拉开了距离。再之后,主发动机点火,猎鹰号飞船的速度便开始降低,并缓缓向着塞德娜星一号平原预定的降落点降落下去。

    这个降落点是赵长星比对了许多地方与数据特意挑选出来的。这里地势平整,周边存在有大量矿藏,还有最为珍贵的水冰。如果没有意外,未来人类世界所有建设都将在这里进行。

    在塞德娜星上进行降落,其难度比地球简单容易了太多。毕竟这里几乎没有大气层存在。对于赵长星这种优秀宇航员来说简直手到擒来。

    伴随着猎鹰号飞船反冲发动机打开,塞德娜星那在太阳照射下呈现出暗红色的地表上,忽然间出现了一层淡淡的雾气,暗红色的托林,被冻成固态的气体,干冰,水冰等迅速的消融,直接升腾到了太空之中。

    塞德娜星的引力不足以留住它们。

    飞船最终平稳降落,舱门打开,穿着宇航服的赵长星真正的踏在了它的大地上。

    感受着不足地球二十分之一的重力,望着一望无际的暗红色大地,看着天空中那颗虽然明亮但却不刺眼的太阳,赵长星心中满是奇妙的感觉。

    此刻猎鹰号飞船所在的地方,所有托林和干冰等东西都已经被升腾,露出了脚下暗灰色的石质地面。他又取出加热器,将周边也清理了一下,最终清理出了一片大约占地100平方米的地面。

    对于第一期建设来说,这个面积足够了。

    第一期的所有建设都是临时性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宇航员们尽可能快速的从这颗星球之上获取到自给自足的能力。第二期建设才是永久性的,并且,等第二期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第一期的这些建筑还会被拆除掉,其建筑材料都会用于第二期的建设之中。

    将封装好的一个个大箱子从猎鹰号飞船上搬运出来——它们每一个都有120公斤重,但在这引力极小的塞德娜星上,它们的重量不过才几公斤而已,可以被轻而易举的拿下来。

    建造工作随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