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妩媚的人生 > 第506章:金钏儿被打投井隐情极深

第506章:金钏儿被打投井隐情极深(2/2)

,她们的关系如同亲人。反之,金钏儿也定是把王夫人像母亲一样看待和依恋。王夫人的善,是名声在外的。刘老老进贾府前,就说,[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见他们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另外,探春是赵姨妈生的,却一直跟着王夫人生活,不愿跟着赵姨妈。并说自己最亲的人是王夫人,对她亲生母亲的品行很看不上。王夫人一向痛恨赵姨娘,却对她生的女儿,待如己出,人能如此,实在不多!再有,当宝钗听到金钏儿死了,立刻到王夫人处去,却[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可见是真伤心。如果假慈悲,多半儿是在人前落泪,而不是人后。再看之后王夫人先给了五十两银子,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像探春、林黛玉等一品姑娘,一个月的月银不过二两,一年才是二十四两。之外,王夫人还说,[原要还把你姐妹们的新衣裳给他两件装裹,谁知可巧都没有什么新做的衣裳,只有你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作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去装裹,岂不忌讳?因这么着,我才现叫裁缝赶着做一套给他。]这姐妹的衣裳,显然就是主子姑娘的衣裳,可见王夫人是把金钏儿当女儿一样看待的,最后是用了宝钗的衣裳。这里提到,王夫人为黛玉过生日准备新衣裳,又不肯用黛玉这两套新衣裳给金钏儿应急,再次说明了王夫人的心善与心思细密。最后,王夫人还拿了几件簪环当面赏了金钏儿母亲,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王夫人与金钏儿的关系确如母女。所以,王夫人把金钏儿打了骂了,倘若不把她赶走,金钏儿断不会投井求死!正如金钏儿自己说的:“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了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但王夫人在气头上,还是让金钏儿母亲领了回去。这个结果,一方面意味着金钏儿丢了干了十来年的好工作,下岗失业了!这种打击,自然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就是金钏儿自己说的,侍候了王夫人十来年,最后竟被撵出去,实在丢人,没脸见人。此外,她跟王夫人一向情同母女,现在,她这个女儿因为跟宝玉调情,被母亲厌恶的抛弃了,这种打击,悔恨,对她的打击也是非常的大。以上三点,应该是金钏儿自杀的心理因素。

    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她不能控制自己性格上的轻浮,做事情不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任性妄为,结果自取其辱。受辱以后,又一味好面子,只想着自己丢人,不敢面对现实,不肯活在世上,就投井了。

    金钏儿的自杀,太草率!很不可取。能做出这种行为,说明金钏儿很自私,只顾自己,不顾父母亲人。她死,一了百了,却把万般的痛苦伤心,留给父母去承受。相比之下,被王夫人嫁给蒋玉函的袭人,当初同样感到伤心难受,准备求死。但她担心死在贾府,拖累了贾府亲近之人,回到家里,想死,又担心父母伤心难受,就准备到蒋家再死,到了蒋家,又担心拖累蒋家,结果,蒋家对她万般的好,她也就放弃了死的念头,好好过日子了。所以,凡事都有个时过境迁!做事草率,常常是害人害己!实在得不偿失。正如王夫人后来所说:“我只说气他几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可见,金钏儿之死,不值得称颂。应该惜其早逝,嗤之轻浮!哀其不幸,怒其草率!才是。其行径,同当今某些因其行为违了规范,被老师批评几句,便跳楼的学生何其相似!这种负气就走极端的人,终难成为国之栋梁,社会之中坚,民众利益之担当,家庭之柱石。

    王夫人为什么最痛恨金钏儿对宝玉所做之事?这自然跟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有关。它倡导一夫多妻,特别是大户人家,如果不肯一夫多妻,便要被人笑话。所以,贾政娶了王夫人后,又娶了赵姨娘和周姨娘。特别是赵姨娘,出生是个丫鬟,因有姿色,诱惑了贾政,被贾政睡了,怀孕产下贾探春。王夫人本是红楼梦四大家族里王家的二小姐,与贾政门当户对成了夫妻,不想,突然有一天,一个丫鬟,一个奴才,要与她这个大家闺秀分享同一个男人;自己还不能管,只能忍气吞声的受着。想想,这对她来说,是多大的痛,又是多大的恨!她后来吃斋念佛,甚至连家事都交给贾琏、凤姐去打理,平日里不拘言笑,用贾母的话说,越来越像一个木头人,都跟这事有关。所以,在她看到和听到丫头金钏儿与宝玉当着她的面调情时,自然勾起了她的怒火!忍不住便发作起来,不仅打了,还一定要赶走了,才觉解气。所以,王夫人怒火中烧时,做出的这个举动,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积怨已久的隐痛的发泄。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王夫人当时一定要赶走金钏儿,是有着象征意义的,是她想赶走赵姨娘、周姨娘的一种影射!是一种不得不发的怒火!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能理解到,王夫人打金钏儿,赶金钏儿走,并不是真的对金钏儿有那么大的火气和怨恨,是金钏儿背了赵姨娘这些妾的黑锅。这样,我们跟着就能想到,等王夫人火气下去了,想开了,自然还是会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给金钏儿点教训后,要把她叫回来的。

    所以,王夫人与金钏儿之间的这个矛盾冲突,并不是奴才跟主人之间的,所谓的阶级矛盾引发的。而是王夫人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不满,愤恨的一种反抗的表现,也是她看到女子不自重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表现。

    在这件事情里,表面看着,是王夫人心冷,但实际上,真正心冷的人并不是王夫人,而是那个薛宝钗。宝钗一向是个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八面玲珑的人物。她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外表又美,凡事不争不抢,忍辱负重,喜怒不形于色,待人不分是谁,都一味平和。其实,正是这个中庸之道,才显出她外表的热情,与内心的寡淡。我们看她劝王夫人时说的话,先说金钏儿多半儿是贪玩,不小心掉井里的,并不是生气跳的井。这样说,也说的过去,是为了缓解王夫人的愧疚和心理压力。是我们劝人宽心时常说的话。但她接着笑道:“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看这个“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说的是多么自然和轻松。一条人命,就因为是个奴才,是个下人,不过多赏几两银子,便可放下心了,不用再背情感上的负担了。这话,固然也存在帮王夫人宽心的因素,但也揭示了她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凡事,只要有了银子,都可以过的去。这种态度,正是她寡情的显示。正如当初,薛蟠为抢夺香菱,打死冯渊,也不过多花些银子也就过去了。他们这些有权有势的官宦之家,草菅人命本是常态,普通人的命也不过多花点银子便过去了,何况是一个奴才!所以,宝玉死了,黛玉会为宝玉殉情,黛玉死了,宝玉会去当和尚。这种事情,宝钗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宝玉死了,她也不过是多花几两银子发送,也就过去了。

    金钏儿之死,接着又引出了贾环向贾政告发说:“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直接惹火了贾政,把宝玉叫来暴打了一顿,几乎打死。很显然,这是赵姨娘乘机使坏,歪曲事实,引贾政憎恶王夫人和宝玉母子。寻根究底,便是赵姨娘要跟王夫人争宠所为。所以,赵姨娘的确是心术不正之辈!而且,这事她不说,支使儿子去说,不惜教坏儿子,也要落井下石!可见,其心术不正更甚。这儿子也是,他妈让干啥,就干啥,而且干的很得意。亦可见,他平日里也让他妈熏染成了一个烂人!将来多半也不过是个无耻之徒!这就反证了王夫人对赵姨娘的厌恶有多么厉害!为什么一定要将行“无耻之事”的金钏儿赶出去才能出了气。

    综合以上可见,王夫人打金钏儿并把她赶走,起因是宝玉跟金钏儿调情,根子上是一个妻妾争宠引发的斗气行为。在这场争斗中,本性善良的王夫人,被心术极坏的赵姨娘,利用恶意中伤,暗箭伤人的手段,打了个落花流水。在整个事件中,作者明的暗的揭示了几个相关人隐藏着的本性。仔细品读,极有味道。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