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章戚家军(2/2)

以石做单位那就是十多石。

    按照这个时候的粮食市价来说,最起码需要二十两白银。

    光是军饷加粮食,养一个兵一年就需要四五十两白银,这还是最基础的。

    这还没算上兵甲武器,以及日常赏赐,伤亡抚恤的。

    靠老刘家的家底子,最多也就养几百人。

    再多,就要倾家荡产了!

    但是降低标准,刘易又是不肯的。

    他想要的是精兵,是将来在华夏天倾中,能够保护自己,和满清八旗交手的精兵。

    而不是一群战斗全靠人命往出堆的流民兵!

    就像是李自成,巅峰时期是多么的不可一世,手下兵马号称百万!

    自关中出,一路东征气势恢弘浩荡的打到了北京城下,几乎不可阻挡。

    夸张且可怕!

    但是其中精兵却是极少数,只有他的老本营还称得上精锐二字。

    其结果不用多说!

    在一片石之战中,李自成用自己的老本营血拼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损失惨重,手底下的精锐人马丧尽。

    反而是被满清捡了便宜!

    李自成彻底失去了自己赖以镇压天下的依仗,没有一只精锐军队压阵,那人海战术就只能算是人海,而和战术沾不上边了。

    号称百万的顺军乌合之众,对上的满清精锐八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片石之战后的顺军虽依旧号称百万,但大部分都是连正规训练都没有过的流民,战斗力稀烂。

    偌大的大顺,在满清手上没坚持过一年,便宣告灭亡。

    就连李自成本人,也在逃命的过程中死在了九宫山,死在了一只地主团练武装手上。

    试想一下,若是李自成手上的百万大军,都是他老本营那样的精锐,一片石之战的结果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百万顺军精锐,就算是用人堆,也能将投降满清的关宁军,以及满清八旗给堆死。

    李自成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人海战术行不通。

    刘易当然吸取了教训,果断决定练兵就按精兵的标准来。

    不过,刘易这么想,但刘老爷却是有不同的看法。

    觉得刘易真没有必要如此。

    在刘老爷,或者说在天下人看来。

    大明虽然有些内忧外患不断,但还远远没到要亡国的地步。

    皇帝勤政聪慧,军队虽然打不过建奴,但依仗关宁锦防线防守还是没问题的。

    流寇虽然四处闹腾,但问题也不算大,一直都是在被官军撵着揍,要彻底剿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嗯,最起码在崇祯十五年以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国祚二百多年的大明真的要亡国了。

    其实就算是崇祯十五年往后,也没多少人就觉得大明真的要亡国了。

    在所谓的“有识之士”看来,大明北方确实是糜烂了,在天灾人祸和建奴流寇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长江以北被祸害惨了。

    但大明还有江南啊,此时的江南还是一副盛世繁华的景象。

    北方糜烂守不住了,大明大不了南迁而已。

    别忘了,大明可是有两个京城的,南京也是京城。

    没了北方,大明还有富庶的江南,还有湖广大粮仓,有淮河防线,最起码也是一个东晋或是南宋的局面,多了不敢说,几十年国祚还是有的。

    但谁也想不到,历史究竟有多么的操蛋……

    刘老爷不是穿越来的,不知道接下来几十年的历史走向,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危机感。

    觉得自己家练兵,也只是为了防备同行下黑手而已,差不多有点样子,能够威慑一下某些同行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大价钱练精兵呢?

    其实刘老爷主要还是被刘易算的那笔账给吓坏了。

    真要是按照刘易那么来,老刘家根本不会有收益,就算是有小高炉炼铁法,老刘家每年的收益,最起码有八九成砸进去了。

    这就是刘老爷和刘易的思维差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