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657章 贩奴(1/2)

    七月的大员,港口一片繁忙,白帆点点,许多商船进出。●⌒,大员城里,更是人流如织,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话语的商人夹杂其间。

    短短几年时间,大员更胜荷兰人控制这里时兴盛百十倍,现在这里已经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

    大量的移民迁入,以及商贸的兴盛,使得这里繁华无比。就连周边地方,也都已经遍布着村镇集市,一片片新开垦出来的农田,种植着水稻和甘蔗。

    今年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加上台湾土壤本就肥沃,因此今年的甘蔗长势极为喜人。

    吴襄站在那一片绿色的甘蔗林间,满是欣喜。

    “今年看来又是一个好收成。”

    吴三桂站在父亲身边,也点了点头,他们家移居台湾之后,利用手头的银钱,又是从土著部落里买地,又是高薪雇佣移民帮忙垦荒种植,到现在,家里已经有了三千多亩庄田。

    除了少量的田地种了稻谷,吴家其余的田地都种了甘蔗,他们还买了轧糖机,开了炼糖厂。

    虽然台湾官府鼓励移民们种植水稻,甚至给种植水稻的田地给予减税和补贴的鼓励措施,但如今蔗糖依然是利润极高,就如江南地区普遍种桑养蚕一样,在台湾种植甘蔗也非常划算。而且种植甘蔗,比起种植水稻要简单的多,也轻松不少。

    现在台湾的甘蔗种植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大汉最大的甘蔗产区,全岛上遍地都是甘蔗种植园,大大小小的制糖厂都有一百多家。

    每年生产的蔗糖吸引了无数的大陆商人以及吕宋和爪哇等地的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商人前来购糖。

    不过往年台湾蔗糖最大的买家还是日本人,日本人对蔗糖需求极高,仅次于大陆的生丝,甚至还排在了茶叶以及欧洲的香料之前。

    销往日本的蔗糖也是很赚钱的,尤其是吴家以前自己的船运糖过去。在台湾收购蔗糖,去年冰糖收购价是每百斤一担七块银元,贩日本售价十四块。

    白砂糖每担四块。售价十二块。

    红糖两块八在台湾收购,到日本出售价为十块。

    冰糖毛利润能达到百分之百,白砂糖和红糖都能达到百分之二百。

    这样的生意当然谁都愿意做,因此今年台湾的甘蔗种植面积更广。连制糖厂都增加了几十家,许多人都在等着今年的甘蔗收获,然后制成糖后运往日本大赚一笔。去年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英国人都没有从大汉收购到多少蔗糖,尤其是在台湾收的更少。

    今年许多西夷也早早过来,想要预定蔗糖。价格也提升了许多。

    原本眼看着今年的甘蔗肯定会是个好收成,也会是个好收入。

    可朝廷的东征日本,却让吴家有些叹气。

    由于战事,朝廷已经全面封锁了日本沿海,除了有朝廷特别许可证,要不然其它船根本过不去,贸易更是完全被禁止了。

    不但吴家的铜走私买卖做不成了,现在连蔗糖也肯定没法再卖到日本去了。

    朝廷已经占领了九州和四国两大岛,还刚攻下了中国地方的石见银山,朝廷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可吴家父子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好消息。

    失去了日本这一个巨大的蔗糖市场,他们的甘蔗虽然还可以销给西夷,但价格肯定就会有所回落。

    那些鬼佬说不定还会趁机杀价。

    已经有几批日本人被迁来台湾,被安置在全岛各个地方,大员也有不少日本移民,其中部份在城里各个工坊里,也有一些被安置垦荒种植,吴家旁边就有一个日本安置村,大约有百来户几百口人。

    “如果到时鬼佬敢趁机杀价。那我们就把糖销到大陆去。”吴襄当年没投军之前,那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商业眼光还是不错的,相比起日本这个市场,大陆的市场更大。毕竟有两万万多人口。如今中原安定,百姓负担减轻,生活都还不错。

    糖这个东西,虽然不如盐一样是必需品,但也确实是个很好的调味品,喜欢吃甜的人也很多。

    就算糖价不便宜。可一斤红糖售价也不过一角多钱,以大汉的庞大人口,就算不是人人购买,可依然会是个庞大的需求。

    吴襄对于糖的销售并不愁。

    “听说荷兰人在巴达维亚也开始在种蔗。”吴三桂道。

    吴襄对此却只是冷笑,“他们种不成气候的,种甘蔗不但需要土地,还需要人口,尤其甘蔗种成收获后,还得经过炼制,需求的人力不少。荷兰人在南洋虽然占了块地盘,建了商港,可却唯独缺人。过去那些年,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