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路过金庸世界 > 第九十二章 血海深仇

第九十二章 血海深仇(2/2)

兵变。

    但是,在这场号称兵不血刃的政变之中,却有一个人全家上下被杀了个精光,就是韩明远的爷爷韩通。韩通是赵匡胤大军回城后第一个察觉不对准备抵抗的人。他身为侍卫司副指挥使,指挥使当时不再军中,他有全职调兵权。但是就他悄悄准备抵抗时,回家途中被匪人追杀。匪人紧追不舍杀了他之后,还把他全家上下老弱妇孺杀了个精光。因为赵匡胤事前吩咐,军队回城不准杀一个人,所以凶手捉到后,因为这个承诺,无罪释放。

    他们不知道的是,韩通的儿子韩驼当时不在家中,得以幸免。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对柴氏宗亲以及退位的八岁小皇帝极其优厚,给了小皇帝一个封号,供养他余生。当然,这是对外所称,至于小皇帝二十岁时暴毙,赵匡胤隆重国葬,那自然也是赢得了天下人的一致称赞。

    “先帝是被杀的!因为他有了儿子留下来!我父亲当年知道先帝被迁到房州后,担心赵匡胤暗害,所以一路暗中保护,在房州隐姓埋名也住了下来,照护先帝长大。先帝有小皇子出生时,担心事情传到京城会招来赵匡胤忌惮,所以让我父亲偷偷带走了小皇子。果不其然,没多久就传来了先帝病故的消息。我父亲带着我与小皇子逃离房州,但不知道被何人告密,赵匡胤意欲斩草除根,所以派人紧追不舍地追杀。我父亲一路西逃,一直逃到了天山,还是被他们追上了。父亲当场被杀,我重伤昏迷逃过一劫……”

    韩明远说道最后,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但后面的事,也不需要说。韩明远被逍遥子所救,留在逍遥峰,逍遥峰上逍遥无年岁,把韩明远心中的仇恨渐渐减淡了。本以为就这样一辈子留在逍遥峰上,却又凭空杀出来一个赵正,他他昔年仇恨全都激发了起来。

    巫行云李秋水等人听得义愤填膺,恨不得当场杀了赵正,替韩明远报仇。

    赵正道:“这些后事,我并不知道。”只是有所耳闻而已。但是斩草除根,他们并没有觉得哪里有错。

    韩明远忽然又大笑了起来,道:“我道这辈子不会报仇,也报不了仇。哪知道老天长眼,连天都看不过去了,帮我们韩家和大周报了仇!”

    自那两年后,赵匡胤自己也暴毙而死,传位给了弟弟赵光义。虽说皇位向来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即,但当时赵匡胤的儿子已经长大,传给弟弟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怀疑。于是,一份表示母亲遗命的“金匮之盟”出现了。在“金匮之盟”里,明确赵匡胤兄弟与母亲约定,皇位由哥哥传给弟弟,弟弟们传完后再传回来给哥哥的儿子,再这样传下去。只是,接下来的几年之内,赵匡胤的儿子自杀的自杀,暴毙的暴毙,赵光义的弟弟也都是离奇死亡。于是,赵光义最后的皇位自然就只好传给自己的儿子了。

    这种猫腻巧合,也就只能骗过世人百姓了,真实情况就算被隐藏了下来,但也不难猜测。尽管远在天山,韩明远也还是听到了风吹草动,闲暇之余,不免嘲笑一番赵匡胤,苦恨手段用尽,最终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还害得自己子孙不得好死。

    不过,这种朝廷纷争牵连到武侠世界,似乎总是偏好“漏网之鱼”。赵正就是这个漏网之鱼。他是赵匡胤的长子嫡孙,赵光义杀弟杀侄时,有忠心的明眼护卫带他逃走,隐藏在了少林寺。

    但赵光义既不知兵,又偏好用兵,与辽国几战几败,丢尽颜面。最后到了他儿子真宗继位,面临辽军南下侵宋时,居然想逃跑,幸亏有宰相寇准主持大局,挽回了局面,打退了辽兵。但就是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居然还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答应每年黄金白银粮食绢帛地进贡,害得大宋子民民不聊生,民怨继起。

    少林寺虽为出家方外之士,但向来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眼见着人民生于水深火热,便想救民于水火。于是鼓励赵正趁此机会,重振旗鼓,一来报父辈祖辈之仇,抢回失去的皇位,二来也能重竖太祖雄风,带领大宋打败辽国,收回幽云十六州。

    当他们得知当年当年赵匡胤手下功臣谋士逍遥子隐居逍遥峰时,自是不远万里而来。赵正本以为逍遥子得知他的遭遇后,会爽快答应,却不曾预料,逍遥子推却不说,还遇到了韩明远。

    ——这一章提到的两段历史,大事不假,细节不真。剧情需要,考据党莫跟我较真,非考据党也别太相信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