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01章有惊有险(2/2)

出兰州支援郑大章部,几番折腾,王德彪的处境险恶起来。现在王德彪唯有借助外部的力量寻求一个最好的结果。至于说这个外力的结果到底会产生对己有利的局面,穆亚平自然要把希望寄托在杨虎城身上。

    由于王德彪较早的在杨虎城身上下了功夫,而杨虎城又念着王德彪的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他无权干涉孙连仲,但是孙连仲也指挥不动他。为此杨虎城给冯玉祥发报,由于电报要发到鹿钟麟手里,然后再通过他转交,因此中间要耽搁些时间。

    坦率说,杨虎城对冯玉祥有看法,尤其是对他家长式的管理部队的方法非常反感。当冯玉祥接到杨虎城的电报,已经是一天以后。郑大章的第一骑兵旅已经玩完,而孙连仲的第6师,正由天水向宝鸡挺进之时。当冯玉祥得知全部消息后,震惊之下不由对王德彪的胡作非为异常愤怒,这家伙如此胆大包天,冯玉祥要看看情形再说,如果孙连仲能顺利的把王德彪制服,也许更合自己的心意,他暂时保持了沉默。

    此时,穆亚平判断冯玉祥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肯定要制止。因此穆亚平电令王德彪分兵抵抗郑大章和马鸿逵,同时告诫他一定要在宝鸡西部顽强阻击孙连仲的第6师的进攻。其实穆亚平对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判断是不正确的。对于穆亚平陈述利害,阎锡山根本没有当回事,而冯玉祥的心思,正好与他的想法相反,确切说,王德彪处境已经变得十分危险。

    真正出现转机的是,宝鸡西部平头镇的顽强阻击作战。这一点穆亚平没有料到,阎锡山、冯玉祥也没有料到,王德彪更是没有想到。因为在平头镇担任阻击任务的是,刚刚经过整编后的前土匪武装,谁也没有想到,这支乌合之众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此时,在平头镇西侧,新挖的战壕纵横交错,预示着一场大战的来临。眼下独立步兵旅还没有来得及穿上军服,他们的服装是五花八门。而唯一穿军服的是来自牡丹峰,并于今年毕业的300名军校毕业生,他们的到来成为这支乌合之众最大的亮点。

    年初剿匪的时候,穆亚平就电令王德彪利用抓获的土匪,组建一支步兵旅。穆亚平为了支援王德彪组建步兵旅,把当年毕业的全部军校生给了王德彪。眼下军校生和他们汇合不到十天时间。本来在太白县城,要进行训练和磨合。谁知情况突变,参谋长彭先云只好率领他们前往太平镇阻击来自天水的第6师的进攻。

    彭先云不是科班出身,军龄只有三年。这几年一直是马上作战,对于打阻击作战,没有一点经验。而新任独立旅旅长葛世雄,虽然为匪多年,仗也打了不少,但是基本上是游击作战,要是让他逃跑,恐怕没人能比,打正规的阻击战,这仗怎么打?

    可是彭先云有一个明显优势,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集思广益,虚心采纳别人的合理化建议。面对阻击作战他心里不恐慌是假话,唯一让他有了底气的是,军校来的300名朝气蓬勃的军官。这些军校生,有炮课的、作训科的、参谋科的、步兵科的、后勤科的,因该说各种人才十分齐全。

    彭先云到达平头镇后,迅速把300名军校生集中起来,包括葛世雄等众军官,商量如何打阻击作战。尽管这些军校生,面容青涩,显得十分稚嫩,但是在他们脸上丝毫看不到紧张。相反,这些前土匪组成的军官团体,尽管他们“阅历”丰富,甚至“身经百战”,但是仍然在他们脸上看到惊慌的表情。

    彭先云首先说:“各位,平头镇西部是丘陵地带,无险可守,因此我们必须挖战壕进行阻击作战,我们首先讨论一下,这个战壕应该怎样挖。前土匪组成的军官团体,对于战壕作战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也就无从回答。

    可是军校生这边却传来一片嗡嗡声,显然战壕战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彭先云眼睛一亮说:“年轻的军官们,不要大声喧哗,我们这支部队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现在这场阻击作战到底怎么打?希望你们单独发言,说得越具体越好。”

    年轻的军官们不吱声了,这时一名身材高大、魁梧,面色黑红的年轻军官站起来举手敬礼:“报告参谋长,牡丹峰第三期尉官生岳林请求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