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六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六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2)

    第六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兴起

    蒙古帝国与元朝,是容易混淆的两个历史概念。蒙古与元朝,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这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奴隶制国家——蒙古汗国。其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到长城沿线,北抵贝加尔湖。

    成吉思汗建国时,金章宗已经去世,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成吉思汗以前曾见过完颜永济,极端蔑视此人,声称:“我以前以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派来的使者,然而怎么能有这样的庸懦之辈呢?”于是首先向金发起进攻,在蒙古军强大攻势面前,卫绍王束手无策,只知与臣下相对哭泣。当蒙古军逼近中都(北京)时,金军经不起连续攻击只得纳贡乞和。

    公元1218年到1225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发起第一次西征,主要进攻目标是中亚的花刺子模汗国。击毁该国后,又继续向其他地区前进,包括波斯、斡罗斯(俄罗斯)南部等地区。成吉思汗东返后,即出兵进攻西夏(公元1226年),不幸坠马而病,自知不起,遂将所征服土地分给四个儿子:

    (1)长子术赤已死,术赤之子拔都分得里海西部的钦察草原、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及斡罗斯东南部。建立钦察汗国。

    (2)次子察合台分得西辽旧地,辖天山南北及咸海支流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即现在的新疆南部及中亚地区,建立察合台汗国。

    (3)三子窝阔台分得乃蛮旧地,辖贝加尔湖以西及新疆北部地区,建立窝阔台汗国。

    (4)四子拖雷依照蒙古历史习俗,作为幼子为父亲守灶,辖蒙古故地以及从金朝和西夏新征服的土地,以及绝大部分蒙古精锐的常备军。

    铁木真临终时已指定三子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以和林(蒙古乌兰巴托)为都城,设中书省,并以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这是蒙古正式设立中央政府之起点。

    1234年蒙古联宋灭金。从1235~1258年,蒙古人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血腥西征。加上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蒙古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全部、欧洲中部和东部、地中海东岸、伊拉克、伊朗、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西北全部纳入其势力范围。

    到此时,欧亚大陆唯一尚未被蒙古征服地区,只有南宋统治的中国南部。蒙族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无敌。但在大规模的扩张过程中,遭遇最坚强抵抗的地区则来自南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元世祖忽必烈生于l215年,他的祖父是成吉思汗,他的父亲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开平)自立为大汗。公元1264年,又迁都燕京(北京),将燕京改称中都。1271年采纳汉人建议建立元朝,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的最大区别在于元朝放弃了蒙古军队传统的屠杀政策,转而吸收汉族的文化,在中原建立封建制的国家政权。

    在1218-122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期间,蒙古军对中亚、阿富汗与波斯东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消灭了当地五分之四人口。当时的蒙古人只知道屠杀抢掠,根本不懂得如何对农耕民族进行统治。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一些大臣提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反对这种做法,他抓住窝阔台想增加财政收入以更好地推进军队扩张的心理,劝说:“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于是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把全国分为十路设官征税,并建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机构。从此蒙古人放弃了残酷的屠杀,转而建立起蒙古国原本没有的礼仪和赋税制度,使蒙古落后的分封制和部落联盟的管理制式逐渐消失,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1252年,即元朝建立之前八年,忽必烈奉命率军穿越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岭,南渡金沙江征服大理。然后又南下进兵交趾(越南北部),使成为蒙古最南端属国(公元1257年)。然后经广西回师北上围攻谭州(湖南长沙)。又由湖南、湖北进攻鄂州(武昌)。此时,蒙古第四任可汗蒙哥已由汉中进入四川并进攻合州,死于合州城北钓鱼山下。忽必烈获知此信,遂与南宋暂时媾和,引军北上争夺蒙古可汗的宝座。经过十五年的内战,忽必烈以中原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后盾,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巩固了元朝的统治。

    忽必烈安定内部后继续伐宋。公元1274年,元朝大军分兵南下,此时南宋已门户洞开,士气颓丧,毫无抵抗之力,公元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俘南宋恭帝北返。宋遗臣先后拥立益王昰于福州,卫王昺于崖山(即端帝及帝昺),均不能自保。公元1279年元将汉人张弘范灭宋于广东崖门,中国重归于统一。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辞世。

    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使中国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元朝与南宋的长期战争中,文天祥的抗争最有代表性。

    文天祥于公元1236年生于吉州庐陵(江西吉安)。1256年,年仅二十岁的文天祥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士及第。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在元军大举南下之时,文天祥组织一万人多人的民兵抵抗元军,在江西吉安获得几次胜利,得到朝廷的重视。1276年,文天祥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此时在与元军的战争中,南宋军队节节败退,投降元军者不计其数。在元军兵临城下之际,文天祥被南宋派往元朝军营谈判宋军投降事宜,被元军扣留,后寻机逃脱。次年,文天祥的部队曾一度收复江西兴国等地,但终因其南宋部队多为民兵武装,远不及元军骁勇,故一路溃败之势无法逆转。文天祥在江西无法立足,遂南逃至现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俟机抵抗。1278年,已经名存实亡的南宋皇帝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同年,元军向潮汕发起海、陆联合进攻,文天祥被元军抓获。1279年,文天祥在押解途中经珠江口零丁洋,写下传世绝唱《过零丁洋》——“……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后经过近9个月的押解行程,文天祥抵达元大都,在狱中写下著名的《正气歌》。1283年,文天祥在柴市(现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或说为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时年47岁。

    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是元朝首要的政治成就。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并为元朝以后的历史发展以及统一这一主流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大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元的统一使疆域扩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在另一方面,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方式,远比汉族生产方式落后。元朝的统一是通过军事征服和屠杀来完成的,蒙古贵族在统一的征服战争中,表现出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给人民的生命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势必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文天祥抗元反对军事屠杀和掠夺,又是正义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这种崇高气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的疆域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疆域辽阔广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明代宋濂编写的《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首段这样描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十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融合,汉民族外迁全国各地、边疆地区各民族内移中原和江南,契丹和女真融入了中华民族。元朝将全国人民划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其中的“汉人”就包括居住在华北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例如金庸的《神雕侠侣》中耶律齐是契丹人、完颜萍是女真人,他们都与汉族人通婚。在元朝统治者看来,他们与郭靖、黄蓉这样的汉人没什么区别。

    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他们多是随蒙古人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的后代。色目人在元代又被称作“回回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在中国伊斯兰教又称“回教”。由于西夏的党项族人被蒙古征服者屠杀殆尽,元朝称为“宁夏”的这片土地就成了**人的主要聚居地。另外,地处新疆南部的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受当地一部分回纥原住民的影响皈依了伊斯兰教。改信了伊斯兰教的蒙古统治者,又在十四世纪末强迫当地所有的回纥人信奉伊斯兰教。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纥人,就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

    四、行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