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五单元第一章 五代、宋、元通史概要

第五单元第一章 五代、宋、元通史概要(1/2)

    第一章五代、宋、元通史概要

    一、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最后被灭的时间已经到了公元979年。

    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史称五代。五代换了八个姓,十三个“君主”,但为期只有五十四年。统治的区域仅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时也包括四川在内)。

    五代包括:(1)后梁(朱全忠)公元907至923年。(2)后唐(李存勖)公元923至936年。(3)后晋(石敬瑭)公元936至947年。(4)后汉(刘知远)公元947至950年。(5)后周(郭威)公元951至960年。

    另外与五代同时又有十个割据政权存在,其中九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太原)。其名称分别有如下列:

    (1)吴(892-937);(2)南唐(937-975);(3)吴越(893-978);(4)闽(891-945);(5)南汉(905-971);(6)楚(896-951);(7)荆南(907-963);(8)前蜀(907-925);(9)后蜀(934-965);(10)北汉(951-979)。

    从公元907到960年间的五十三年,所谓“五代十国”其实是唐末藩镇割据之延续与发展。五代的君主绝大部分是唐末的节度使,都是出身于武夫。当时诸镇及一般州郡刺史,也都是只知横征暴敛的贪暴军阀。正如《旧五代史·安重荣传》所说的“自梁唐以来,藩侯郡牧,多以勋授,不明治道,例为左右群小惑乱。卖官鬻狱,割剥蒸民。率有贪猥之名,其实贿赂半归于下”。这就加深了人民的苦难。这个时代的历史是一部分裂时代的历史,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所以残唐五代的历史充满悲剧,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实无可取之处,所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撰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一词开头。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里的叛徒朱温投降唐朝后改名朱全忠,被封为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以开封为根据地,召集流民、发展生产、扩充军备,成为最强的藩镇。他四处征战消灭了许多割据势力,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然后于公元907年进军长安,废唐哀帝自立,改名朱晃,国号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后梁建立后,朱晃与河东军阀、沙陀贵族李克用争夺霸权,交战不已,各地藩镇的骄横局面也没有多大改变。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杀死,后梁的政局更加混乱,结果为后唐所灭。后梁统治共17年。

    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十月攻灭后梁,建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发生魏州兵变,庄宗李存勖毙于流矢,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进入洛阳称帝,称明宗。唐明宗改革了庄宗时的一些弊政,在位七年,战事减少,农业屡有丰收,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明宗死后,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攻杀,不久被后晋所灭。后唐统治14年。

    后唐后期发生内乱,契丹趁机强盛。

    契丹原是一个居住在辽河流域,世代以渔猎为生的落后民族。公元916年,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帝,建元“神册”。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继位,改国号为”辽”,从此开始积极南侵。五代时,沙陀军阀石敬瑭割据山西,企图向契丹借兵攻击后唐。于是将中国北方整个山西、河北的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包括:(1)幽州(今北京),(2)蓟州(今天津蓟县),(3)瀛州(今河北河间),(4)莫州(今河北任丘),(5)涿州(今河北涿州),(6)檀州(今北京密云),(9)顺州(今北京顺义),(8)新州(今河北涿鹿),(9)妫州(今河北怀来),(10)儒州(今北京延庆),(11)武州(今山西神池),(12)云州(今山西大同),(13)寰州(今山西代县),(14)应州(今山西应县),(15)朔州(今山西朔州),(16)蔚州(今山西蔚县)。

    燕云十六州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二百公里,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被石敬瑭轻易送给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此万里长城失去了防御作用,华北门户完全洞开。从新边界到开封只有五百公里,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一个险要的关隘可以阻挡辽军的铁骑。

    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贡绢帛三十万匹和认辽朝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等条件,取得辽兵的援助。石敬瑭推翻了后唐,建立政权,国号晋,迁都开封,史称后晋。938年,石敬瑭隆重地尊称耶律德光为“父”,自称为“儿”。那一年耶律德光只有37岁,石敬瑭已47岁。37岁的父亲收养了47岁的儿皇帝,实在最大的政治奇观。

    后晋以后,幽云十六州成为辽军南下攻掠中原的基地,致使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的破坏。947年初,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不甘心对辽国称臣。辽兵于是攻入开封,后晋亡。后晋统治12年。

    当辽兵攻入开封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仍用后晋天福年号,争取后晋旧臣归附。辽兵北退以后,他很快进入洛阳和开封,并在开封建都,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汉高祖做了11个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刘承祐继位后,忌杀大臣,天雄节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汉,隐帝被杀。后汉仅统治4年就灭亡了。

    951年正月,郭威在开封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周太祖出身贫寒,知道民间疾苦,称帝后虚心纳谏,生活节俭。他吸取前四代过分信任武夫的教训,留心人才,并力图革除弊政,采取了严惩贪官污吏、奖励生产、废除苛捐杂税以及免除牛租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发展。954年,周太祖死,养子柴荣继位。五代期间,只有周世宗柴荣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找到了天下大乱的症结所在,就是人民不堪战乱之苦,渴望天下统一。柴荣作为统治者,也希望励精图治,以取得更广阔的疆域。

    在经济方面,柴荣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鼓励农民开垦荒田,把中原因战乱而形成的大片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户庄田颁布处理办法,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

    其次,减轻田税,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使开封繁荣起来。

    第四,抑制寺院经济,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又下诏销毁天下铜佛像用来铸钱。国家铸钱,有利于商品交换,促进经济发展,对加强后周中央集权都有重大意义。

    在军事方面,加强中央、削弱藩镇。简选禁军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裁汰务农,于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革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央禁军不但有足够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镇,而且在与辽国和后蜀、南唐的作战中打了多次胜仗。周世宗于955年开始进行统一事业,先占后蜀,解除顾之忧,再打南唐,夺江淮间14州。然后回师北上,与辽国争夺被后晋石敬塘割走的燕云十六放弃,成功地夺回了三个州。

    在刑法方面,周世宗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他还对五代相沿的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详定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颁行全国,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周世宗在位虽不到六年,但他已为后来北宋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幼主柴宗训登基时无力控制军队,才有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二、宋、辽、夏、金

    公元959年,即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次年即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宰相范质推荐赵匡胤率军抵御,不料赵匡胤却推脱开封禁军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以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北宋王朝。

    北宋在建立后的第四年,就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赵匡胤认为,中国统一之前的国力还不强大,对辽作战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割据政权统治区域物产十分丰富,同时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比较薄弱。因此,其统一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即所谓“先南后北”。到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领大军出征北汉,把“十国”中的最后一国灭掉,消除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

    但自宋朝开国之日起就形成了偏安局面。北面辽国不仅较强,建国也较早(公元916年)。宋朝虽然避实击虚,勉强统一中原,但军力无法与辽国相提并论。其开国气象远不能与秦汉、隋唐相比,在我国历史上遂有所谓“强秦”、“盛唐”、“弱宋”之说。

    宋太祖平定南方后就开始北伐,曾三次进攻受辽国保护的北汉(太原),均劳而无功。太祖死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仍继续进攻北汉,终于在公元979年攻陷太原,结束“五代十国”时代。太宗决定乘胜继续北进,亲率大军围攻幽州(今北京),不料在高梁河畔遭辽军奇袭,大败而归。

    宋太宗并未放弃征辽企图,以后又连续三次北伐,损失惨重,终于被迫放弃收复燕云之目标。太宗死后(公元997年),其子宋真宗赵恒继位。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侵,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北郊之澶渊。宋廷惊恐,众议迁都,若非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则北宋可能此时即已变成南宋。结果双方缔结“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给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岁币”;北宋与辽朝确立为叔侄关系;双方开放边境贸易等。

    澶渊之盟过后,宋辽相安无事三十年,西北又出现了西夏之患。宋仁宗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朝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为西夏王;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此时辽国趁火打劫、乘机要挟北宋增加“岁币”,宋朝又被迫对辽国每年增加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合计每年向辽国贡献50万两匹“岁币”。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