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无爵丞相公孙弘(1/2)

    西汉到武帝一朝,许多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无爵丞相公孙弘的崛起。

    汉初一般任命列侯或其后代为丞相,如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周亚夫等。到武帝时期,戏剧性的变化终于发生,公孙弘的发迹真可说是异数。他出身贫苦家庭,青年时做过狱吏,获罪免职,只能靠放猪为生,40多岁才开始学《春秋》经,60岁被征为博士。谁知他出使匈奴,不合帝意,又被免职。到70岁,才吉星高照,因对策第一,“容貌甚丽”,被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也就是可以随时咨询的意思。4年后,迁御史大夫;75岁拜相。原来的丞相全由列侯担任,惟有公孙弘寸功未建,白身入相,汉武帝并且下诏封他为平津侯,创了后来丞相封侯的先例。其中含意,韵味深长。

    钱穆为中国当代杰出的史学家毫无疑问。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解释说,公孙弘的入相,代表着中国由军人政府向士人政府的转变,意味着达到了“真符理想的‘平民政治’的境界”,它由平民中有修养有知识的贤士即士人来组成政府,取消了军人在政治上的特权,是世界性的创新。钱穆先生的学识修养,我们后辈根本不能望其项背。但是对这一段阐释,本人则仍有商榷的念头。

    西汉一代政权并非天授,而是从战场上冲杀得来,所以刘邦为帝以后一面在杀功臣,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承认功臣的功劳。刘邦死后,惠帝、文帝对功臣们更是优容。曹参为相不理政事,惠帝只能将曹参的儿子拉来探问;文帝问陈平天下一年案件多少,财政收入多少,陈平坦然说不知,让文帝自己去问各部部长,文帝还得称善。这其间固然有一朝初始力求少事的深意,但帝相间的关系总不如天地那般相去悬殊,有时候他们还能在较平等的态度上讨论问题。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距建国已经60余年,众多功臣老死殆尽,靡有孑遗。没有军功的群臣已经无从摆老资格固执己见,图谋上进的新人则一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