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戆头戆脑的汲黯(1/2)

    《汉书》将张释之与汲黯合传,也就是认为两人近似。而我们后人读史,固然觉得张释之据理力争,不畏天威,不愧为千古名臣,但同样敢于勇批逆鳞的汲黯总是显得有点戆头戆脑。两人的同异及其给后人的不同印象,颇值思量。

    汲黯相似于张释之之处,至少有两点:一是信奉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一次,东粤(《通鉴》作“东越”)内战,汉武帝派汲黯去视察处理。汲黯走到吴地(今苏州),不高兴,就掉头回去了,汇报说:“粤人相攻,是他们当地的习俗,不足劳累天子使者。”他任东海太守时,多病,时常高卧室内,不出门户,自择官吏,不细苛求,年余,东海大治。后列于九卿,依然如故。二是敢于面折廷争,顺理而行。一次,河内(今河南沁阳)失火,灾千余家,武帝派汲黯去。他回来汇报说:“那不过是一家人失火,延烧庭宇,不足担忧。我在路上,见万余家伤于旱涝,无粮,至父子相食。我持传达命令的符节临机发放当地国库存粮救济百姓,今请皇帝治我假传圣旨罪。”汉律规定此罪弃市,也就是斩首,不过刘彻那次倒是饶了他。而最典型的一次,发生在皇帝召见文学、儒生,号称要搞仁义等等时,汲黯突然插嘴说:“陛下心中多私欲而表面上假装仁义,怎么可能像尧舜那般呢?”一句话剥下了皇帝的假面具,刘彻大怒,色变,罢朝。群臣皆替他恐惧担忧,汲黯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是用来虚言阿谀、曲意逢迎,陷天子于不义么?既在其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岂能使朝廷受辱!”武帝事后对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