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得遇良师(1/2)

    新进厂的人员内女工不多,三十多名新工中只有六七名,工厂,除了棉纺厂以外的主力军便都是男劳力,县城没有棉纺厂,每个工厂可也得有女工名额,待业青年有男有女,还是很有大批的人在乎这国营厂的稳定的。

    工厂的发展需要人,工厂也为社会解决一部分富余人员,像配件厂一样,县鞋厂、烟花厂、纸厂、铁矿厂都有名额,商业上的门市部、饮食公司,最热门儿的县委机关招待所,无疑,化解了社会、家庭的负担。

    新工进厂对于配件厂来讲是添活力也添压力,而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产品的自找销路就让管理工厂的人时时紧张。

    配件厂的赵厂长是头脑灵活且有魄力的人,所以在扩大产品的多样性上要尝试,厂内的生产销售也得稳定,增效益是目标可贡献于社会是职责,不然还做什么企业的带头人。所以这本不需要女工的配件厂便也招了女工,而赵厂长由此理所当然的成为“帮助待业青年,为社会做贡献”的模范厂长。

    新工的分配顺利的很,轻松岗位首先照顾女工,像烧锅炉的肯定分配壮小伙儿,管劳资人事的领导会考虑,这工厂的偏重点儿的天还得男子们顶。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们向来的对女工的尊重,女工人数不多便都顶那轻点儿的天。”劳资科长十二分的尊重女工而女工也很欢迎这样的受尊重。

    邵玉萍、于敏秀被分配到维修工段,张秀绒她们去了加工车间,郝小明虽是男工也许因为长相白净吧,也进了维修这边,所以张秀绒便颇感叹自己的重量,以为去哪儿是按体重计算的,少不得又被领导教育几句,“到哪儿不是工人?工段、车间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