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娘家人(1/2)

    在别人眼中,江家总算高攀,可实事上对于这门婚姻来说,江晓岚娘家却也未必见得别人想象中的求之不得。

    江父江母都在**大学的附中任职,但并非教师。在六十年代后期那个特殊的时代,江父因为是根正苗红的贫苦工人,被派驻到**大学附中任工作组成员,自然,学校原来的老师都已经“靠边站”。但为人厚道又因为自己目不识丁,而对文化人有一种莫名崇拜的江父,对那些老师都很照顾帮助。因此在那股风潮过去后,其他工人兄弟撤出校园时,江父却被以电工的名义留了下来。不久之后,因为江家上有老下有小,连家庭妇女的江母也进了学校当勤杂工。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有学问”的氛围中,虽然因贫而失学的江父江母不仅勤勤恳恳干活,更是把文化课从扫盲开始学习。晓岚童年就在校园和教工宿舍间长大,从小就看到父母捏着铅笔同她们小孩一起背书写作业。父母的身教往往比言传更为重要,江家姐弟从小学习就非常自觉努力,尤其是大姐江晓仙,几乎从小到大都是班级里的前三名,哪怕高烧生病,考试成绩也从未掉到第四名过。

    哪怕起点再低,可是天道总是酬勤的,两夫妻努力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多年后的江父已经从电工升为学校的总务主任,江母也由图书馆清洁员而成了图书馆管理员。

    所以江父此生最大的恨事就是虽然身在学校没能当过教师,甚至连江母也曾经在人手紧缺时任过一小段时间的思想道德代课老师,江父却从来没能够登上过教桌捏过粉笔。

    人总是缺什么想什么,所以江父虽然不曾当过一天文化人,但那颗追求清高的心比真正的文化人来得更热烈。在江父看来,世间最好的职业莫过于人民教师,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们个个都当人民教师,连配偶也要找人民教师,顶好连江家的第三代不管孙子外孙也都培养成人民教师,那于他才是老怀大慰,足以骄傲。

    所以当江晓岚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婚讯打电话告诉江父时,江父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晓岚啊,你是真的想清楚了吗?婚姻最重要的是感情,这是一辈子的事,不要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迷失自己。金钱是身外物,人一日不过吃三餐,住不过一张床。一定要找一个人生观相同的人,这样以后才不会后悔……”晓岚隔着电话,哭笑不得地听着江父足足上了近一小时的政治课,才听得他老人家终于说:“不管怎么样,你要结婚,做父母的,当然是高兴的!”

    这次结婚前,张家三口曾经亲飞北京向江家提亲,当然见面地点并不在类似于“七十二家房客”似的江晓岚从小长生的老教工宿舍,而是在晓仙两夫妻刚刚分配到的四十多平方新宿舍里。天子脚下的老北京人,再穷也是要维持自己体面的。

    事实上这次会面,不管江父江母还是晓岚的姐姐弟弟,见面结果都让张家父母很是满意,毕竟在老北京的学府里熏出来的言谈举止,非常地矜持得体,就算是鹿州的富豪也不敢轻看了去。

    因为毕竟两地相隔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