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金瓶梅人物画廊 > 前言之二 莫要掩耳盗铃讳疾忌医

前言之二 莫要掩耳盗铃讳疾忌医(2/2)

别书籍,没有独立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不应该看,他也看不下来。但是对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就没必要将它视为洪水猛兽,完全用道德标准评判人是错误的,有几个表里如一的道德超人,首先笔者就不是。在《金瓶梅》中包含有大量的辩证思维,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细致而不是浮皮潦草的分析和判断。批判错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真理。

    事情发生后找一个替罪羊,这是中国人典型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中,《水浒传》被视为“诲盗”的圣经,《金瓶梅》被视为“诲淫”的典型。“诲者”,教诲也,教导也。当发现光靠圣人牌位这一味纯而又纯的万用神丹对自己人都不管用时,有些人只好投出恶毒之剑,找出若干的替罪羊来转移人的斗争视线。我们要知道,不是逼上梁山,哪有水浒聚义?没有《金瓶梅》之前,就没有骄奢淫逸了吗?在《金瓶梅》产生的两千年前,孔夫子就发出“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的感叹,他老人家也解决不了这个本性问题,只好说“食、色,性也”。

    而且,书也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如果人手一部《论语》,大家都学会修身正意,温良恭俭,那这个世界将多么美好。那样的话,国家机器都是多余的了。可是这根本不可能。《金瓶梅》成了之祖,成了道学家矢石交攻的对象,实在是太冤枉了。不总是怕人学坏吗?人怎么就不学好的呢?难道就没有好的典型值得人学习吗?司马光敢说自己一生之行事都可对人言,多么正大光明,为什么不学习他?不是书错了,而是读书的人错了,一切恶行都是源于内心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丑恶。怎能把脏盆子都扣在别人身上呢?《厚黑学》我是看过的,也是严重被人误解的书籍,李宗吾不是教人学习厚黑,而是为了以几个历史人物为案例来揭露“厚脸皮”与“黑心肝”,是想要让人认清厚黑,这样才会清醒。大到国家政治,不要被人玩弄民意,小到为人处事,不要被人欺骗毒害。这也都是好意,可是事情就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没几个人理会他的深意,只是对其表面意义甘之如饴,让他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于是乎,他被请上了神坛,牌位上大书“厚黑教主”四个字,其著作被群魔乱舞的宵小奉为圭臬,当真是一个人生悲剧。

    《金瓶梅》也未必不是这样的悲剧,毛主席把它定义为谴责小说,认为此书没有流传开来的原因,除了涉及一些猥亵内容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暴露黑暗。我刚看完的时候,一度感觉很压抑,我不断地劝解自己,也试图欺骗自己,这些都是小说,都是假的,而且是几百年前明朝社会的事,不可能是真的。但是最后,我还是要理性承认,当时那个社会基本就是这样的。金瓶梅世界没有风度翩翩,没有铮铮铁骨,没有豪气干云,也没有正大光明,没有一丁点的光明,哪怕有一丝曙光也好呀,没有,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作者太残忍,可是描写的又是客观的真实。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绘制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是用画笔为人描绘了宋朝京城汴梁的市井风貌,画功震古烁今,可是我们还是看不到真实的社会。而兰陵笑笑生也绘制了一幅展现市井风貌的《清明上河图》——但是他改了一个名字,改成了《金瓶梅》——一幅动态、立体、真实的宋朝或明朝世界。这里有作者的主观性,不管是明朝还是宋朝社会,都有无数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可是我们不要让作者全知全能,面面俱到,他毕竟是要写谴责小说,如果都写光明面,那不是主旋律小说了吗?他主要写的是辩证的另一面,要承认他的价值。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如果不承认,不是和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者没有区别了吗?

    只有承认,才能正视,只有正视,才能冷静,只有冷静,才能分析,只有分析,才能找到病源,只有找到病源,才能开出药方,只有这个药方,才是对症下药,如果我们讳疾忌医,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态更加恶化。因为从古到今的圣人太少,也很少有完美无缺的人物,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病人,我们努力完善,这种追求完善,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奋斗史,就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我们做不到完美,但是我们有权追求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