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两汉往事 >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鸿沟之约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鸿沟之约(2/2)

盛,汉朝山阳防东人,史书称为侯公。

    这是一个信号,项羽虽然不愿放了人质,但愿意听他侯成的说辞,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去表演。表演的好也许能活命,甚至会得到的更多;表演的不好,那就不好意思了,自己跳锅里算了,反正锅已经架上了,洗完热水澡就彻底解决问题了。

    侯成开始表演了,他表演的好,应该说是非常的好,但我真不愿意抄录他的原话了,因为他说的这段文言文用了1440字,就算抄录下来,相信你也不愿意看。但侯成说的大致内容还是要介绍一些的,因为这段内容应该是他的经典之作。

    侯成说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全,从楚汉双方实力到刘老头的作用全部分析个遍,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刘老头一废材,不足以决定楚汉轻重,但祸福所系,用好则强,用不好则亡。您虽然逮了他,但实际没一点用处。当初你要煮刘老头,刘邦还要和你分羹,他那么不孝没有落下恶名,你对刘老头这么好反而落不了善名,要之何用?再说你一直逮住刘老头不放,反而激发汉军斗志,和你缠斗,又有何益?

    侯成一阵大侃,项羽不发火了,还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我于刘邦有恩,竟然背叛,现正急斗,一旦归之,无故增其士气。”

    项羽这么一说,侯成心中有底了,这事百分之八十能成,因此接着说了一段话,主要意思如下:不然,怀敌者强,怒敌者亡。你归还太公,则汉军感恩戴德,怎么会再和你缠斗?

    项羽彻底被糊弄了,颇为高兴地说道:“善。吾听公,姑无烹。公第还,语而王令罢兵,吾今归之矣。”简单点就是说:你先回去,我随后就放了刘老头。

    如果侯成这么走了,虽然大功一件,却很难显示他的本事,因此他接着说了一段话,“方今大王粮匮师老,无以支汉,而韩信之军,乘胜之锋,亦且至矣,大王虽欲解而东归,不可得矣。臣愿大王因其时而用其机,急归太公,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大王解甲登坛,建号东帝,以抚东方之诸侯,亦休兵储粟,以待天下之变。汉王老,且厌兵,尚何求哉,固将世为西藩,以事楚矣。”侯先生可真敢大包大揽的,两片嘴胡说八道,也无需回去向刘邦汇报,就和项羽签订了个停战协定,还制订了停战方略,要论能侃,他绝对第一。

    项羽听完他的胡扯,做出了反应:大悦,听其计,引侯生为上客,召太公,置酒高会三日而归之。

    侯成没有兑现当天早上去,晚上就回来的诺言,但他空手套白狼地把刘邦全家给套了回来,并且还私自和项羽签了一份停战协定。侯成带着刘邦全家回来后,刘邦做出了和项羽一样的反应——大悦。把事情办成还两边落好,真不得不佩服侯先生的两片嘴。刘家老小到达汉军军营后,高兴的刘邦立马封侯成为平国君,还说了一段评语:“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宅故号平国君。”而侯成的反应却令人纳闷,可能觉得把人忽悠的太狠,因此藏匿了起来,不肯再见刘邦。

    好了,这个人的故事讲完了,但他胡侃的那个协定却留了下来,这个协定非常有名——鸿沟之约,即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这个协定没能持续几天,但它留下的影响却非常深刻。在象棋的棋盘中间,横亘着一条大河,“河中”一般都会写有“楚河汉界”四个大字。那条大河指的就是鸿沟。

    鸿沟,逝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一带,今河南省郑州荥阳。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修成后,一直是黄淮间中原地区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刘邦建汉后将其改名为狼汤渠。该地北临万里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大平原,南接中岳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象棋的棋盘上,它已不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人工河,而是界限、是分水岭。而在今天,则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