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血淬中华 > 第七章 行者图将来

第七章 行者图将来(2/2)

谭嗣同的让冯大哥都非常佩服,她们是死磨硬缠非要女扮男装也跟着去一睹“英雄好汉”的风采。

    浏阳会馆与康有为居住的南海会馆仅有一巷之隔,它是由三个前后相连的跨院,和前院南边的一个跨院组成。其中前院西房居中的三间就是谭嗣同居住的“莽苍苍斋”,门前还长着两棵茂盛的大槐树。

    冯华他们的马车刚一在浏阳会馆门前停下,立刻就有人传报了进去。很快就见一个长相虽不算俊朗,但却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在一群士子举人的簇拥下迎了出来。年轻人的身后一个身姿矫健、步伐沉稳有力、双目不时闪现出精光的中年人亦步亦趋地紧紧跟随。而在年轻人两侧,赫然陪伴他的竟然是康有为与梁启超。

    “冯将军、李将军,浏阳谭嗣同久仰二位将军的大名了,迎接来迟,还请恕罪。”那个年轻人从容自然地趋前一步,双手一抱拳向冯华他们施礼道。

    谭嗣同可以说是冯华最钦佩的人之一,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真正能做到坚持理想信念,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坦然赴死的人能有几个。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本有机会逃生,可是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决然地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唤起后来者的觉醒。他临刑前吟咏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让冯华每每读起来就热血澎湃、心潮起伏。

    冯华一边仔细地打量着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边强压下心中的激荡之情,亦是向前一步爽朗地应道:“冯华早就听闻谭复生(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性情直爽、倜傥有志,乃是文武全才的英雄俊杰,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冯华对自己表现得如此亲近、热情,使谭嗣同略微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一向豪爽直率的他,并没有多想,只是朗声说道:“冯将军实在是过誉了,在二位将军面前,谭嗣同如何敢称英雄。此处不是讲话之地,咱们不如进去再细细相谈。”

    虽然浏阳会馆的面积还算宽阔,但是由于天气比较闷热,而且人也很多,众人并未进屋就座。只是在谭嗣同房前两棵大槐树的荫凉儿下摆放了许多桌椅,不过即使这样,仍然还有很多的人没有座位。

    谭嗣同等冯华与康有为、梁启超见过礼,又将在座的那些湘籍举子士人,以及一直护卫在自己身边的师中吉(又名马炳、师襄,字鉴吾,湖南浏阳人,出身草莽,曾是谭嗣同父谭继洵的老部下。后弃官随谭嗣同游历各地、体察国势民情,与谭嗣同的关系极其密切)一一向他进行了引见。

    待众人寒暄完毕,谭嗣同再次一抱双拳对冯华说道:“嗣同自打去年腊月就一直在陕西各地游历,今次也是听闻了《马关条约》签订以及长素(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先生带领应试的举子们去都察院上书的消息,才急急地于前日赶到京师。本以为赶考的举子们都已散去了,谁成想不但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长素先生,以及卓如、孺博(麦孟华,字孺博,号蜕庵,康有为的早期弟子之一,亦是”公车上书“的主要参与者。)诸兄,更是得知在辽东大败倭寇、扬我大清国威的冯华冯总镇此刻亦在京师,真是令嗣同大喜过望。原先听长素先生说冯将军深居简出很少出来应酬,嗣同很是遗憾,不过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冒昧进行相邀,不想二位将军却欣然允诺,真的是令嗣同不胜荣幸。”

    对于到底该如何处理与维新派的关系这个麻烦问题,冯华经过仔细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已经重新有了一些想法:既然无法真正避免与维新派进行接触,那么不如主动与其交流,并在适当的时候将自己的观点表露出来。如果能说服他们更好,即使不能亦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但可以加大自己在维新派中的影响,而且也不致引起后党的过多猜忌。这次和谭嗣同会面,冯华更是精心做了一番准备,如此人杰岂能轻易错过?未来的中国最需要、也最缺的就是像谭嗣同这样顶天立地、一心报国的英雄豪杰。

    谭嗣同的话音刚落,就见冯华忽然站起身来。他先是向众人打了一躬,然后言辞异常肯切地说道:“冯华与义勇军的全体将士虽然在辽东打了几场胜仗,并蒙皇上恩宠授予了临榆镇总兵,但是每每想起来未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心中就愧疚不已。冯华此次进京面圣,适逢《马关条约》签订之时。那日在天津得知《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心中真是悲愤莫名,如此奇耻大辱实是自古以来所未有。到得京师,又适逢康先生与卓如兄带领各地的举子们去都察院上书,其场面之荡气回肠、气氛之凄婉哀绝,至今仍让冯华感动不已!今次,蒙复生兄一力相邀,与各位相会于此,虽是相识不久,但亦深感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诸位如果看得起我们兄弟,以后就不要再如此见外称什么冯将军、李将军,直接呼唤我们的名字就可以了。不知康先生、复生和卓如兄以为如何?”

    冯华的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效果可谓极佳,不但立刻在众人中间产生了共鸣,使每个人心底都萌生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悸动,而且还极大的缩短了自己与这些举子士人之间的距离感。另外,冯华表现得如此谦恭有礼,亦让在场众人感到大为惊异,要知道冯华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朝廷的堂堂二品大员,在那个极重身份地位的年代,这样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极其罕见的。不过,声名赫赫、战功卓著的冯华主动对他们表示亲近,还是立刻就赢得了谭嗣同、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极大好感,内心之中对冯华的感观亦一下子又提升了许多。

    康有为虽然是一个极其自负而又狂放不羁之人,但深受传统儒学教育的他,骨子里的忠君报国以及尊卑观念仍然极强。冯华以二品朝廷大员的身份却一再对他一个区区六品工部主事如此敬服感佩,还是令他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当着众人的面,他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将目光扫向了谭嗣同。

    谭嗣同却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眼见冯华目光炯炯、一脸至诚地看着自己,当下他一声长笑:“好好好,果然不愧是威震敌胆的抗倭英雄,胸襟气度果非常人能及。子夏既肯屈尊下交,谭嗣同也就高攀了,今后咱们就以兄弟相称。”

    既然作为主人的谭嗣同已经表了态,康有为、梁启超本身也是豪爽之人,当下也未多做犹豫,亦纷纷对冯华改了称呼。一时间,聚会的氛围亦亲近热烈了许多。

    看到情形的发展一如自己所想,冯华轻轻地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已经让这些人开始从内心之中接受自己,不过要想让他们完全同意自己的变法主张,却仍是一件困难重重、遥不可及的事情。未来的改革之路还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中国的繁荣富强、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亦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