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血淬中华 > 第四十章 辽东战未休

第四十章 辽东战未休(2/2)

再辅以对据点之敌进行不间断的骚扰,最后将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彻底孤立起来。

    作战命令下达后,义勇军各部很快就行动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新加入义勇军的战士积极性极高。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与老义勇军相比相差甚远,但是他们大多是海城本地及附近一些地区的人,对海城、析木城周围的地形、情况极为熟悉。而且他们当初对日军采取的作战方式就是游击战、骚扰战,再加上冯华、邢亮得自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华,因此这种打法对他们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很有心得。

    王英楷由于就是海城当地人,而且在海城周边地区极有威望,因此他在这次作战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大。不但消息情报异常灵通,而且几乎所有的伏击地点都是他选择的。

    作为旧时代里身处战乱的读书人,王英楷内心深处早就有一种“良禽择木而栖”的思想。自从结识了冯华以后,他就认定这个年龄与他不相上下的年轻人气质非凡,前途不可估量。几次交谈之后,他就抱定了跟着冯华轰轰烈烈干一场的想法;而冯华也一直有意招揽他,两个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经过一些日子的相处,王英楷对冯华、对义勇军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虽是识多见广,但对义勇军的战略战术思想、武器装备都感到极为新奇。尤其是对那些带有枪架、能够连续发射子弹的武器(轻机枪、重机枪)更引起了他的好奇和重视。

    通过冯华的介绍,他才知道早在1862年,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就发明了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的手摇式多管重机枪,这是现代机枪的雏形。1884年,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去年年初,在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人的战争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就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一席话听得王英楷张口结舌,他明白义勇军之所以所向无敌,除了士兵都接受爱国家爱百姓的教育、拥有勇敢献身的精神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具有高超的军事技能之外,这些领先世界的先进武器也是重要因素。

    当然他心中也有疑问:义勇军是怎样得到这么先进武器的?可是冯华不讲,他也只好闷在肚子里。他只是问冯华,何时能够给三团也装备一点儿这样的武器?冯华告诉他,一团、二团这样的机枪,是在马克沁机枪的基础上改进的,比马克沁机枪性能更好。只是制造这种机枪要求钢材的质量极高,目前又很难得到合适的原材料,因此已经不再生产。不过义勇军在吉林的兵工厂已经试制出对原材料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外形酷似马克沁机枪的仿造品,投入生产后立刻就可以装备给他们。

    对于武器的问题,冯华、邢亮和周天宇也早就有所考虑。虽然他们一再要求所有的义勇军战士都必须严守武器的秘密,但他们自己也知道想完全保住武器的秘密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机枪可以说是首次应用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它的巨大威力肯定会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因此,在研制成功地雷和手榴弹之后,周天宇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研制机枪上。好在无名洞中有现成的图纸、各种适合的工具和材料,研制起来不至于走太多的弯路。就在前不久,周天宇从龙口街发来电报:仿制马克沁机枪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不日即可小批量生产。义勇军在武器研制方面再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仅仅几天功夫,义勇军各部轮番出击,在凤凰城至析木城、析木城至海城之间就几次成功伏击了日军的辎重粮草。虽然日军也派了不少的部队进行护卫,但是义勇军不同于其他清军各部,除了战斗力相当强,战法也极为灵活多变,地雷战、麻雀战以及夜袭战打得鬼子心惊胆战。桂太郎有心派大队人马接应,又怕清军乘势占领海城,真是进退两难。其实他最怕的还是义勇军,听鞍山、牛庄以及最近几天从其他几个地方撤回来的官兵说:“他们简直就是地狱中的魔鬼,不但武器先进,而且来无踪去无影,行动迅速、勇猛异常,根本就抵挡不住”。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支部队呢?畏惧之余,桂太郎心里对义勇军充满了不尽的好奇。

    与此同时,在邢亮的提议下远征军还特别组织了若干神枪手小组,利用M1步枪远超于当时武器的卓越性能,在海城和析木城外围不断打日军的冷枪。由于每天都能敲掉它十个、八个放哨巡逻的日本兵,弄得驻海城和析木城的日军如惊弓之鸟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的海城,虽然东面还有析木城作为屏障,但通往析木城的道路,也时常被“良心大大坏了的支那人”埋上地雷而切断,因此海城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

    驻扎在海城的桂太郎现在可以说心情恶劣到了极点。清军四围海城本就把他闹了个灰头土脸,颜面尽失。前不久开始的辽河平原战役,他本想借此挽回一些面子,谁知先是合击鞍山的青冈联队大败而回,接着牛庄第九混成旅团又几乎全军覆没。为此,日军大本营中已经有人对他的指挥能力提出了异议,要不是有第五师团贻误战机,未能及时赶到的借口,他可真是百口莫辨了。现在清军几乎已经卡断了海城的后勤补给线,如果这种情形再继续下去,第三师团恐怕也要全体埋骨异乡了。

    由于桂太郎中将这些日子经常无缘无故的发火,海城日军司令部的人员最近谁也不敢多说话,都怕不小心触了他的霉头。这天,心血来潮的桂太郎,不知想起了什么,要到城墙上巡视,几个参谋、副官只得战战兢兢的跟在他的后面。

    自从日寇侵占海城以后,老百姓死得死,跑得跑,侥幸没有被鬼子杀害、又没有跑掉的百姓,平常也轻易不敢走出家门。虽然是大白天,东街上也依然是冷冷清清,除了巡逻的鬼子兵,根本就见不到人影儿。

    桂太郎由第五旅团长大迫尚敏少将陪同,在春寒料峭中,登上了东城墙。看到师团长驾临,守卫东城的士兵们都打起了精神立正行礼。城高风大,包括桂太郎在内的一群鬼魅都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桂太郎与参谋们扶着城垛,试探着向析木城方向了望。一个副官害怕师团长中了敌人的黑枪试图去劝阻,但看了看桂太郎那冰冷、铁青的脸色,张了张嘴又把到了嗓子眼儿的话咽了回去。

    已是早春时节,城外还是一片荒凉。通向析木城的大道上空荡荡的,看不见车行马走、旅人往来;光秃秃的田野里也没有往年那种肩挑人担、牛拉驴驮的备耕景象。

    离城门口几十丈远的那棵还没有发芽的老榆树,在战火的薰烤下,越发显得没有生气。秃枝上落着的几只乌鸦,不知是受到了惊动,还是因为见到了桂太郎的狰狞,“呱呱”地叫着,盘旋着飞了起来。

    桂太郎指点着城外,不时地向着身后的一名军官询问城外的情况。“叭叭”两声清脆的枪声,把刚刚平稳下来的乌鸦再度惊起。随着枪响,桂太郎的军帽被击飞,而桂太郎身边的那名参谋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一颗子弹从他的前额穿过,当场毙命。

    被这突如其来的子弹吓得魂飞魄散的桂太郎带头蹲躲在城垛子后面,脸色煞白,两腮的肌肉还在不停地颤动,手下的军官更是大惊失色。一个副官连滚带爬地拾回那顶带有弹洞的军帽,不知是心有余悸还是迷信,或是有什么别的原因,桂太郎说什么也不肯再把它戴到头上。待了一小会儿,他才匍匐着远离了城墙垛子,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故作镇静地命令炮兵向城外报复射击。桂太郎和海城的日军就这样担惊受怕地度过了噩梦般的一天,而这样的日子随着义勇军活动的进一步增强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