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说明(1/2)

    现在情节发展到唐代的台湾了,偶然起兴去找了些台弯的资料来给大家看,台湾,在秦代就有记载,说当地土人不事耕作,追逐鸟兽乃化外蛮夷之地,有传说徐福曾到过台湾,三国时孙权也曾派人要上岛,但却不知结果如何,后来到了隋朝,杨广曾三次派兵到台湾岛,在岛上大肆劫掠杀戮,最后一次派兵1万5000人(有说1万2000人的)将台岛土人几乎杀净,至唐后一直到元末明初,也不知道是为什麽,当权的统治者们都没有再派兵去过台湾,台湾的土人被隋军洗劫后以是就在也没能恢复隋代前的鼎盛时期,后来随着外来人口的登岛,真正的台湾土著几乎消失了,在后来的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强占,日本人又在岛上对原住民进行了一次整体的灭族性大屠杀,我在本书中提到的雾住山,人莫来的险要隘口,就是当时原住土人的居住地,在台湾的南投,现在台湾岛上的高山族,其实以不是最古老的台湾土人了.

    最早來到臺灣的歐洲人,即是在明朝造訪中國的葡萄牙人。1545年他們的一艘商船經過臺灣,稱這個島為IlhaFormosa,即是美麗寶島之意,之後在西方的航海圖上流傳開「福爾摩沙」這島嶼的地名。葡萄牙人並沒有在島上設立任何相當於政府實體或是治理的組織。

    =西班牙人=

    1626年西班牙人繼荷蘭人之後由菲律賓北上從台灣東北岸侵入,佔領基隆社寮島(今天的和平島),之後佔領雞籠(今基隆),蛤仔難(今宜蘭),並在滬尾(今淡水)興建聖多明哥城(位於今紅毛城原址)。

    1642年荷蘭人攻下西班牙人佔領的雞籠,趕走西班牙人。

    =荷蘭人=

    荷蘭人在1624年佔領澎湖與臺灣南部,並且在台南建了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及布羅比殿奢城(今稱為赤崁樓),以「全荷蘭特設東印度公司」的企業體方式有系統的統治並殖民臺灣。約此同時的臺灣今嘉義、雲林一帶則是由鄭芝龍為首的漢人所盤據。原住民除了在今台中大甲一帶,另有部落散居各地。臺灣一度成西班牙人,荷蘭人,原住民和漢人的割據局面。

    宗教方面,荷蘭人將基督教傳至島上,使平埔族信奉,傳教士並將原住民語言用羅馬字文字化,印製聖經,書寫文字契約。他們知道漢人有自己的信仰,並沒有向漢人傳教。

    台灣在當時是日本,中國,東南亞與歐洲貿易的重要樞紐,並且向日本輸出砂糖與鹿皮。荷蘭人大量鼓勵原住民獵鹿以輸出牟利,造成台灣梅花鹿的數量大量減少。牛首次由荷蘭人自中國大陸以及印度引進台灣。

    荷人在台期間,有1628年日人濱田彌兵衛事件,有漢人郭懷一率眾在1652年起義,事敗身亡。1635年與1636年分別發生麻豆事件與蕭瓏事件兩次大型原住民反抗活動.

    1662年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離臺灣,結束38年的統治。

    =鄭成功南明時期=

    中國大陸的明朝在1644年崇禎皇帝自盡後,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先後擁福王,唐王為帝,終不敵清兵,鄭芝龍於1646年不顧鄭成功反對降清,後遭幽禁.鄭成功轉戰各地,桂王封為延平郡王,然終究徒勞無功,最後只能固守金門廈門兩島.因而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澎湖攻入台南安平,1662年將荷蘭人驅逐至東南亞。同年南明永曆帝死於雲南。鄭將台灣改成東都,安平一帶稱承天府,北設天興縣,南設萬年縣,並在澎湖島設安撫司,以軍隊在各地屯田.鄭成功於1662年5月病逝後由兒子鄭經接任,陳永華輔佐。鄭氏在台灣致力於開發並建立制度,然而由於長期致力於與清朝的作戰,施政苛酷.鄭經死後,因繼承政權而內鬥,後由十二歲的次子鄭克塽繼位.鄭氏台灣被降將施琅打敗,鄭克塽於1683年投降,臺灣於1684年4月收歸康熙皇帝版圖。

    清朝治理時期

    清朝消滅鄭氏政權後,對於接下來應該放棄或佔領台灣產生爭議,後康熙皇帝採納施琅建議,繼續佔領台灣.

    1684年4月,台灣(時為台灣府)正式納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省,下設台灣縣,鳳山縣與諸羅縣。清朝政府對於台灣的建設卻是極為消極的,目的只在避免台灣再度成為盜匪與反抗者的根據地.清朝在台駐軍皆由大陸調派,每三年調動一次,以防軍隊造反.清朝政府更將十幾萬台灣居民強制遣返大陸原籍,又對大陸人民移民台灣嚴格限制,禁止攜帶家眷,移民只好與平埔族女子通婚,因而有所謂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說法.1874年日本藉口牡丹社事件對台灣出兵,清朝因此驚覺,派欽差沈葆楨來台積極經營.沈在台灣重新整理不良制度,開煤礦,辦郵政.後有丁日昌繼續經營.其後台灣又在中法戰爭中遭到法軍攻擊,清朝派遣劉銘傳來台.在1885年正式在臺灣設省,台灣在1891年有了中國第一條關辦客運鐵路,南北普設電報可通福州,設立郵政與新式學堂,台北城的街頭亮起了路燈.

    台灣在清朝的治理下,有許多的反抗運動,有所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說法,民風剽悍.武裝起義或騷擾事件當中,一七二一年的朱一貴之亂(國號永和)、一七八六年的林爽文之亂、以及一八六二年的戴潮春之亂,